《樂府詩集》
課文導讀
《木蘭詩 》 選自宋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 》。 郭茂倩曾任侍讀學士 , 是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 人, 生平事跡不詳。 《樂府詩集》 現存100卷, 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 它包括從漢代到隋唐五代的樂府名作, 也編入了一些漢以前傳說的古歌辭。 樂府詩顯著的特點是敘事詩較多, 《木蘭詩》 和 《孔雀東南飛》 一起被譽為樂府詩中的 “雙璧”。
《木蘭詩》 又名 《木蘭辭》, 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 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 代父從軍、 征戰沙場、 凱旋回朝、 建功受封、 辭官還家的故事, 充滿傳奇色彩。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既富有傳奇色彩, 又真切動人。 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 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 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 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 不慕高官厚祿而又熱愛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來,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 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 全詩以 “木蘭是女郎” 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 富有浪漫色彩。 繁簡安排極具匠心, 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 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 富有生活氣息。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 生動細致; 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 神氣躍然; 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 令人回味。 這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課文譯注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2)。不聞機杼(3)聲,惟(4)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憶(6)。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7),軍書十二(8)卷,卷卷有爺(9)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10)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11),南市買轡(12)頭,北市買長鞭。旦(13)辭(14)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15)聞黃河流水鳴濺濺(16)。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17)鳴啾啾(18)。
萬里赴戎機(19),關山(20)度(21)若飛。朔氣(22)傳金柝(23),寒光照鐵衣(2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25),天子坐明堂(26)。策(27)勛(28)十二轉(29),賞賜百千強(30)??珊箚査?sup>(31),木蘭不用(32)尚書郎(33);愿馳千里足(34),送兒(35)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36)相扶將(37);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38)向豬羊。開我東閣(39)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40)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41),對鏡帖(42)花黃(43)。出門看火伴(44),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45),雌兔眼迷離(46);雙兔傍地走(47),安(48)能辨我是雄雌?
(1) 〔復〕 又。 (2) 〔當戶織〕 對著門織布 。 (3) 〔杼 〕 織布機的梭子 。 (4) 〔惟 〕 只 。 (5) 〔何所思 〕 即“所思為何”, 想的是什么。 (6) 〔憶〕 思念。(7) 〔大點兵〕 大規模征兵。 (8) 〔十二〕 表示數目很多, 并非定數。 (9) 〔爺〕 與下文的 “阿爺” 同, 都是指父親。 (10) 〔市〕 動詞, 買, “為市” 之間省略了 “之”, 指代應征入伍。 (11) 〔韉 (jiān)〕 馬鞍下的墊子。 (12) 〔轡(pèi) 頭〕 駕馭牲口用的嚼子, 如韁繩。 (13) 〔旦〕 早晨。 (14) 〔辭〕 告別。 (15) 〔但〕 只。 (16) 〔濺濺〕 水流聲。(17) 〔胡騎〕 胡人的戰馬。 (18) 〔啾啾 (jiū)〕 戰馬嘶叫聲。 (19) 〔戎機〕 軍機, 軍事, 戰爭。 (20) 〔關山〕 關隘和山嶺。 (21) 〔度〕 跨越。 (22) 〔朔氣〕 北方的寒氣。 朔, 北方。 (23) 〔金柝〕 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用的銅質響器。 (24)〔鐵衣〕 鎧甲。 (25) 〔天子〕 指上文的可汗。 (26) 〔明堂〕 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27) 〔策〕 通 “冊”, 記錄。(28) 〔勛〕 功勛。 (29) 〔十二轉〕 勛績每升一級叫一轉, 十二轉為最高的。 (30) 〔強〕 有余。 (31) 〔問所欲〕 問 (木蘭) 想要什么。 (32) 〔不用〕 不愿做。 (33) 〔尚書郎〕 官職名, 上書省的官。 (34) 〔千里足〕 千里馬。 (35) 〔兒〕 木蘭自稱。 (36) 〔郭〕 外城。 (37) 〔扶將〕 扶持。 (38) 〔霍霍(huòhuò)〕 象聲詞, 模擬磨刀的聲音。 (39) 〔閣〕 古代女子的臥室。 (40) 〔著 (zhuó)〕 穿。 (41) 〔云鬢〕 像云那樣的鬢發。 (42) 〔帖〕 通 “貼”。 (43) 〔花黃〕 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4) 〔火伴〕 同伍的士兵。 當時規定若干士兵同一個灶吃飯, 所以稱 “火伴”。 “火” 同 “伙”。(45) 〔撲朔〕 爬搔的樣子。 (46) 〔迷離〕 瞇著眼的樣子 。 (47) 〔傍地走 〕 貼著地面跑 。 (48) 〔安 〕 疑問代詞, 怎么。
問題與探究
1. 為什么把父親稱作 “爺”, 這一稱呼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能介紹一點相關知識嗎?
2. 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是怎樣的? 為什么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3. 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的塑造相同嗎? 如不同, 請談談這一方面的差異。
文章鏈接
陌上桑
《樂府》
日出東南隅(2), 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 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3), 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 桂枝為籠鉤(4)。 頭上倭墮(5)髻, 耳中明月珠; 緗綺(6)為下裙, 紫綺為上襦(7)。 行者見羅敷, 下擔捋 (lǚ) 髭(zī) 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 但坐觀羅敷。
使君(8)從南來, 五馬立踟躕(9)。 使君遣吏往, 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 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余?!?使君謝(10)羅敷: “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詞: “使君一何(11)愚! 使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 東方(12)千余騎, 夫婿居上頭。 何用(13)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14), 青絲系馬尾, 黃金絡馬頭;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余萬。 十五府小吏(15), 二十朝大夫(16), 三十侍中郎(17), 四十專城居(18)。 為人潔白晰, 鬑鬑(19)頗有須; 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趨。 座中數千人, 皆言夫婿殊(20)?!?br>
注釋:
(1)選自 《樂府詩集》。 (2) 〔東南隅〕 指東方偏南。 隅, 方位、 角落。 我國在北半球, 夏至以后日漸偏南, 所以說日出東南隅。 (3) 〔善蠶桑〕 很會養蠶采桑。 (4) 〔籠鉤〕 一種工具。 采桑時用來鉤桑枝, 行時用來挑筐。 (5) 〔倭墮 (wōduò)〕 發髻名。 (6) 〔緗綺 (qǐ)〕 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織品。(7) 〔襦〕 短襖。 (8) 〔使君〕 對太守、 刺史的通稱。 (9) 〔踟躕 (chīchú)〕 徘徊 , 停滯不前的樣子 。(10) 〔謝 〕 這里指 “請問 ”。 (11) 〔一何 〕 怎么這樣。 (12) 〔東方〕 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13) 〔何用〕 憑什么 (標記)。 (14) 〔驪駒〕 黑色的小馬。 這里指馬。 (15) 〔小吏〕 太守府的小官。 有的本子作 “小史”。 (16) 〔朝大夫〕 朝廷上的一種高等文官。 (17)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 (18) 〔專城居〕 作為一城的長官。 專, 獨占。 (19) 〔鬑 (lián)〕 形容胡須長。 (20) 〔殊〕 出色, 與眾不同。
譯文:
太陽從東方出來, 照著我秦家樓。 秦家有個美麗的姑娘, 本名叫羅敷。 羅敷很會養蠶采桑, 常常采桑到城南。 (她) 用黑青絲做籃上的繩, 用桂樹枝做籃的籠鉤。 頭上盤著云堆般的發髻, 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 穿著淺黃色的絲絹做的裙子, 紫色絲綢做的短襖。 過路行人看見羅敷, 放下擔子, 撫摸著胡子看得出神。 青年男子看見羅敷, 脫下帽子, 只戴著紗巾 (炫耀自己)。 耕田的忘記了他的犁耙, 鋤地的忘記了他的鋤頭; 回去后彼此抱怨惱怒, 只是因為看了羅敷。
太守從南邊到這兒, (看到羅敷, 他乘的) 五馬拉車停滯不前。 太守派隨從前往, 查問是誰家的美女子。 (答道:) “她是秦家美麗的女子, 本名叫羅敷?!?“羅敷年齡有多大?” “二十歲還不到, 十五歲出頭了。” 使君請問羅敷: “愿不愿意一起乘車回太守府?”
羅敷上前回話說: “太守你怎么這樣愚蠢! 太守你自有妻室, 羅敷我自有夫婿。 看那東方一千多個騎馬的人, 我夫婿位于最前列。 憑什么辨認我的夫婿? 騎著白馬、 后面跟著黑色小馬的大官便是他。 黑色絲繩系在馬尾上, 金黃色的籠頭戴在馬頭, 腰中掛著鹿盧劍, 能值成千上萬錢。 十五歲當府中的小吏, 二十歲成為朝廷上的大夫, 三十歲已是出入宮禁的侍衛官, 四十歲當太守鎮守一方。 外表英俊皮膚潔白, 留著美胡須; 他在府里踱著方步, 神態瀟灑, 氣派不凡。 在座的官員幾千人, 都夸我夫婿人才超群?!?br>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本字, 并解釋字義。
對鏡帖花黃 ______通_____ 解釋:______
出門看火伴 ______通______ 解釋:______
二、 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含義。
1. 坐: 來歸相怨怒, 但坐觀羅敷
口技人坐屏障中
2. 帖: 昨夜見軍帖
對鏡帖花黃
3. 將:將軍百戰死
出郭相扶將
4. 市: 愿為市鞍馬
東市買駿馬
三、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辭手法。
1.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 )
2. 愿馳千里足, 送兒還故鄉。 ( )
3.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 )
4.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 )
5. 策勛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 )
四、 默寫。
1. 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路遠軍情緊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木蘭不貪圖富貴功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蘭重回閨閣, 還 “我” 女兒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用一個成語概括是:
六、 翻譯下列句子。
1. 愿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木蘭詩》 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__________, 它選自宋代__________編的《__________》。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女子__________的故事 , 充滿傳奇色彩, 而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千百年來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八、 以下對木蘭的形象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木蘭代父從軍, 表現了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
B. 木蘭代父從軍不僅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而且反映出他們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C. 木蘭代父從軍, 表現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和對統治階級戰爭政策的否定。
D. 木蘭代父從軍, 不僅表現了愛國精神, 而且表現了古代人民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抗議。
九、 《陌上?!?是一首漢代樂府詩, 是漢樂府民歌中 “感于哀樂, 緣事而發” 的優秀作品, 作者熱情地歌頌了女主人公羅敷的勤勞、 美麗、 勇敢、 機智和堅貞。 為了塑造她的形象, 作者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巾幗不讓須眉” 是說女子不一定不如男子。 我國歷史上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女子, 除了木蘭, 你還知道哪些? 能用一兩句話說出她們的事跡則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別云間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孫權勸學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