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堯臣·陶者》
【宋】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鑒賞導示】
梅堯臣的反映現實的詩篇都具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此詩為反映人民疾苦的名篇。
【鑒賞】
這首五言絕句,短小精悍,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只用事實對照,不加評論,發人深省。
這首詩是說:陶者燒窯制造磚瓦,幾乎燒盡了門前的陶土,可是他們自己卻只能住在土階茅茨式的簡陋小屋里,他們屋上并無片瓦。而那些十指不沾泥土的富家貴族,他們并不參加任何生產勞動,更不用說制瓦這樣的苦活了。但住的是高樓大廈,游玩的地方是翠館紅亭,屋瓦像魚鱗一樣,排列得整整齊齊。這是一個多么強烈、鮮明的對比啊!寥寥四句,寫得簡練老辣,其中蘊含著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代詩人張俞有《蠶婦詩》:“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也寫得恰到好處,只是還帶有主觀的感嘆(用感情色彩感染別人)。而這首詩只用客觀的描敘,使讀者自下結論,所以尤為難得。錢鐘書《宋詩選》在這首詩的注語中說:“唐詩里像孟郊《織婦詞》的‘如何織紈素,自著藍褸衣!’鄭谷《偶書》的‘不會蒼蒼主何事,忍饑多是力耕人!’于濆《辛苦行》的‘垅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擲梭女,手織身無衣’和杜荀鶴《蠶婦》的‘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也都表示對這種現象的憤慨。”這些內容相同的詩篇,不過在表現手法上略有不同罷了。
【鑒賞要點】
客觀的敘寫中蘊含深厚的情感。
上一篇:《【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