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注釋]
娉娉(ping ping):形容美好的容貌。裊裊:形容體態美好。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開花。二月初:含苞未放,古代常用來比喻未成年的女子。
[鑒賞導示]
《贈別》是杜牧在大和九年(835)離開揚州,赴長安上任時,贈別揚州歌妓之作。《贈別》(其一)著重寫這位女子的美麗的,詩人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手法來寫,寫得形象、傳神。
[鑒賞]
這首詩最顯著特點是寫法獨特,比喻新穎、獨到。從這個角度說,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詩人做詩的“天才”。
此詩是作者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這一首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首句先對歌妓形容了一番:“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余”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如此正面描述,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人妙。次句由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將“二月初”的這種“含胎花”(即“豆蔻花”)來比“十三余”的小歌女,形象優美而又貼切,比喻新穎、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可謂獨到。第三句聯系惜別之地揚州,寫了揚州路的繁華景象,渲染出大都會的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在目前。末句展現了揚州美女如云的景況,突出這位歌女的美麗。“總不如”三個字含而不露,而讀者卻可以意會。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全詩揮灑自如,游刃有余,“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鑒賞要點]
[1]名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2]形象鮮明。[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結合。[4]語言空靈精妙。
上一篇:《[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牧·贈別二首(其二)》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