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釋]
尊:同“樽”,酒杯。蠟燭有心:這里“心”和燭“芯”相諧音。垂淚:指蠟燭燃燒時滴下的燭淚,比喻人的淚珠。
[鑒賞導示]
這是寫的題為“贈別”的第二首,這首詩主要抒寫詩人對這位妙齡女子留戀惜別之情。詩人借物抒情,情化為物,寫得感人至深。
[鑒賞]
這首詩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起句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可見詩人愛之深、情之多,以至用任何方法都不足以表現出他內心的多情。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詩人把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寫了出來。次句寫離別之悲苦,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多想對著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因“多情”,“笑不成”是因太多情,不忍離別。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致。最后兩句,詩人借物抒情,將自己極度的感傷心情傾注于眼中之物。這里,蠟燭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擬人化了,而燭芯也成了“惜別”之心。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底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詩人用精練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余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是深沉、真摯的。這也是杜牧此類詩的共同特點。
[鑒賞要點]
[1]名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2]語言精練流暢、清爽飄逸。[3]運用擬人手法,借物抒情。[4]意境深遠。
上一篇:《[唐]杜 牧·贈別二首(其一)》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牧·赤壁》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