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五牛圖
唐代韓滉作。長卷,紙本,設色。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德宗時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職,封晉國公,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此圖五頭牛各自獨立,形態不一,姿勢各異,色澤亦不相同:第一頭黃牛,正俯首嚙草,頭扭向正面,身軀肥壯;第二頭花牛,昂首緩步,體格高大,牛尾抽擊牛背,似轟趕蠅虻;第三頭絳色牛,從正面角度畫出,挺立直視觀者,張口鳴叫,似有所見;第四頭黃牛,回首卻步,伸舌舔舐牛腹;第五頭也是黃牛,側面直立,鼻系紅絡,粗矮墩壯。作者從不同角度,把握牛的形象,描繪準確、傳神。用枯淡澀筆勾出線條,筆不暢而意暢;線型粗短,隨牛身結構起伏變化,再加上紙地毛糙,恰如其分地畫出這些牛皮毛的質感。
在用色上,濃淡深淺隨牛形狀體態渲染,具有一定的立體效果,且以色階差異避免呆板的毛色變化,如三黃牛,第一頭為中黃,第四頭為淺黃,第五頭則為深黃;花色牛的花斑點染,也以大色片和小斑點交錯互補,生動和豐富。此圖最成功之處在于為牛傳“情”,從不同的姿勢、各自的眼神,刻畫出富有人情味的牛的性情形象,使牛展見出憨誠、哀怨、執拗、沉著、放達的性格。此圖無款印,有趙孟頫等十四家題記。是現存最早繪于紙上的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事物紀原
下一篇:醫學·五行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