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葳蕤(wei rui):草木葉子披拂的樣子。皎潔:明凈。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氣的樣子。生意:生氣勃勃。自:從。爾:你,你們。這里指蘭和桂。林棲者:棲身于山林間的人,指隱士。聞風:指仰慕蘭桂高潔的風節。坐:因。本心:本性,本質。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鑒賞導示]
張九齡,唐玄宗開元時代賢相之一。其詩有不少應制之作,但一些贈答、寫景、抒情的詩篇,感情真摯,辭藻清麗。晚年遭受讒毀,身世感慨,寄托于詩,風格轉趨樸質遒勁。其《感遇十二首》借物抒懷,歷來有與陳子昂的《感遇》相提并論之說。
[鑒賞]
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人以比興手法,抒發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開頭兩句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花卉植物——春蘭與秋桂。這里,詩人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互文以見義。“葳蕤”、“皎潔”分別形容蘭桂,各盡其妙。接著展現它們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三、四兩句由總而分。“佳節”回應起筆的春、秋,說明蘭桂在適當季節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釋,不但指它們適應佳節的特點,而且表明了它們不求人知的品質,為下文點題作了伏筆。五、六句,忽然一轉,引出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隱逸之士。“誰知”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因聞其香而生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用典,用得自然、恰當,不著痕跡。末二句以“何求”又作一轉折。詩人以物之“本心”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本分,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通達。在此點明全詩的主旨。
[鑒賞要點]
[1]名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風格質樸剛健。[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4]采用比興手法。
上一篇:《[唐]陳子昂·感遇》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歐陽修·戲答元珍》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