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釋]
元珍:丁寶臣字元臣。有文名。當時為峽州軍事判官,與歐陽修友善。凍雷:即寒雷。這兩句一作“鳥聲漸變知芳節(jié),人意無聊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歐陽修曾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故如此說。洛陽以花著稱。
[鑒賞導示]
歐陽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前期的文壇領袖,也是給宋代詩歌開辟道路的詩人。“詩貴含蓄。”一首詩如能做到詩意含蓄蘊藉,婉轉曲折,而又一氣貫注,就可稱是一首好詩了。歐陽修的《戲答元珍》就是這樣一首好詩。
[鑒賞]
這是一首詩意含蓄蘊藉,婉轉曲折,而又一氣貫注的好詩。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歐陽修三十歲,時任館閣校勘。主張改革朝政的范仲淹因得罪了保守派的宰相呂夷簡,被貶知饒州。歐陽修對此大為不平,寫了一篇《與高司諫書》,責備高若訥身為司諫不能仗義執(zhí)言。若訥上其書于朝廷,羅織罪名將詩人貶為峽州夷陵縣 (今湖北宜昌市)令。本詩就是詩人到夷陵的第二年即景祐四年春所作。在詩中,詩人表露和抒發(fā)了對前途充滿信心、不以貶謫為苦的心情。
首聯(lián)化用唐人王之渙《出塞》詩中 “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意謂春天恐怕不會到這偏僻的山城來了。若不然,為什么時至二月,這里還不見春花的盛開呢?這里明為嘆春光之遲到,實則怨君恩之不及。
頷聯(lián)巧轉筆鋒,寫出了一實一虛的兩幅畫面。一是眼中所見,一是心中所想,虛實相生,勾勒出山城二月的淡淡春意。
頸聯(lián)于頷聯(lián)又是一宕,與首聯(lián)呼應,抒寫孤寂無聊和思鄉(xiāng)之感。寫得平實親切,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尾聯(lián)是說自己曾在花園最多的洛陽住過,多少艷麗的名花都觀賞過,如今在這寂寞的山城,所能看到的雖然只有野花,而且遲遲未開,但也總算差強人意,也就大可不必為之嗟嘆不已了。
這首律詩,巧妙地把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詩意含蓄蘊藉,但讀起來卻那么清新自然,很容易把讀者帶到詩境中去。然而這樸素無華的詩章寫起來卻又不是一瀉無余,而是起伏迭宕,曲折有致,抒寫詩人的心潮起伏是那么細致入微。作者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和他的散文一樣,自然流暢而舒卷自如,是頗具特色的。
[鑒賞要點]
[1]名句:“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2]詩意含蓄蘊藉。[3]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
上一篇:《[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甫·房兵曹胡馬》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