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吳均
故鄣縣東三十里,有青山,絕壁千尺,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吳朝請集》
〔注釋〕 故鄣:古縣名,在今浙江安吉縣西北。 漢:指銀河。企水:口渴思飲。 羅:地衣類植物。 頤物:流連物態以怡養性情。 悟衷:開擴心胸。
大自然對于人類永遠具有無比博大的內蘊,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了無盡的物質寶藏,也得到了剛柔并濟的精神撫慰。人類如果離開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無法想象的,所以,從根本的意義上說,人類永遠是自然的孩子。既然人類與自然有著如此不可隔離的關系,所以對自然也充滿了各種感情。當人們以審美的眼光去觀照自然時,自然就會展示出無限的魅力,由此人們也創作出了不勝計數的文學作品來表現和贊美自然。南朝梁吳均給友人的這封小簡,就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禮贊。
這篇小品描寫了浙江故鄣縣附近的山景,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江浙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那里的秀水清山屢為歷來的文人墨客形諸筆端。吳均當時身在其中,面對奇絕的山水美景,不由心曠神怡,援筆作簡,向友人描繪了當地的美景,陡峭的山壁直插入云霄,令人頓生高山仰止之感。山峰重重疊疊,一片青翠,澄清的山川沿著山谷千回百轉,整個畫面體現出剛健和秀麗相結合的美,實足令觀者陶醉。歸飛之鳥數目很多,散布在空中翱翔追逐,給觀者以動感之美。企水之猿正顯示出獨特的絕技,沿著山壁以手臂相連而掛下水面飲水解渴,它們的存在和活動給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秋天,白露為霜,山巒顯現出水洗的色彩;春天,藤蘿鋪地,山巒為綠色所覆蓋。無論是秋天還是春天所顯示的山景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如果說上面的景色都有一種晴朗之美,那么“風雨”兩句就是借《詩經》中的名句來點染風雨中的山水,這時的山水別具一種略顯傷感的韻味。其實,山水本身是無情之物,也無所謂美感,只是有了人的介入,才產生了情愫與美感,這是人與自然相溝通后所產生的,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可以從自然中得到啟示和慰藉。
在清純奇麗的大自然面前,人們內心中的憂愁苦累都會被洗滌一清。人們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時,可以陶冶性情,舒展心胸。尤其當人們終日為俗務雜念所纏繞時,一旦面對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靈的凈化。難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擺脫了污濁的官場的羈絆而回歸田園時會產生由衷的愉悅,并發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感嘆。
上一篇:《與故人·〔清〕毛奇齡》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與朝歌令吳質書·曹丕》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