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博山:在江西廣豐縣西南。層樓:高樓。建安詩人王粲曾作《登樓賦》抒發(fā)他的愁苦。后來的詩人往往把登樓與愁苦聯(lián)系在一起。
[鑒賞導(dǎo)示]
這一首詞,是辛棄疾被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1181—1192)。他常閑游于博山道中,風(fēng)景如畫,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把一首短短的詞,寫得曲折多變,娓娓動人,高度概括了詞人大半生的經(jīng)歷感受。作者年輕時,盡管生活在金人的占領(lǐng)區(qū),但是他意氣風(fēng)發(fā),積極從事武裝的抗金斗爭,一點愁苦的影子也沒有。可是,他到了南方以后受到打擊和排擠,抗金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連想要說的話也不敢說出來。
[鑒賞]
這是一篇充滿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優(yōu)秀詞章。
上片以回顧入筆,寫年輕時思想單純,歷世不深,對社會缺乏深切的感受,喜歡登高覽景。雖沒有愁苦可言,卻裝出一副老于世故的樣子,硬去寫愁。它揭示了普遍存在于封建文人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通病——無病呻吟。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由憶昔轉(zhuǎn)而述說現(xiàn)實。作者年輕時就投身于火熱的抗金斗爭,有雄才大略,卻處處受排擠打擊,只能將滿腔憂愁壓在心底,“欲說還休”。
該詞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不僅具有了一定的音樂美,而且也增強了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效果,賦予了詞以更深、更強烈的感情內(nèi)涵。同一“愁”字,含義不同:上片提春花雪月的閑愁,下片是關(guān)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
[鑒賞要點]
[1]名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2]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3]重章疊句。
上一篇:《[唐]李 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杜 甫·不見》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