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支璣小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各本題名不同,醉花樓刊本題《新鐫秘本玉支璣小傳》,孫楷第認(rèn)為此系“原本”,其重刻本題《新鐫秘本批評玉支璣小傳》,華文堂本題《玉支璣》,四卷二十回。各本或稱“煙水散人編次”、 “西山散人評”、“步月主人訂”不一,但均題“天花藏主人述”,天花藏主人當(dāng)為本書之作者。天花藏主人為明末清初著名小說家,參見附錄小傳。上述刊本均無刊刻年月,鄭振鐸據(jù)書中有“國初已生過一個劉伯溫先生”之語,斷為明人作品,證據(jù)不足,因下文便直稱明朝,說管灰“中了明成化年間的進士”。據(jù)此推斷,此書當(dāng)作于入清不久,故明雖已為前朝可直稱指,而尊為國朝的習(xí)慣又時有保留。傳世版本尚有道光十四年刊的自得軒刊本、咸豐八年廈門多文齋刊本。此外,尚有咸豐五年刊十二室藏板本,書名《雙英記》,又題《方正合傳》,署“清河氏夢莊居士著”,實為本書之節(jié)改本。現(xiàn)有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據(jù)華文堂刊本整理出版的排印本。
書敘寄籍浙江青田縣的才子長孫肖,為致仕的禮部侍郎管灰所賞識,聘為西席。管灰有女名彤秀,別字青眉,美貌多才,有膽有識。時有吏部尚書子卜成仁,慕青眉之才美,倩人求婚。管灰訪知其為不讀書的無賴公子,遂與女兒相商,以選婚考詩辭卻。 卜作不出詩,轉(zhuǎn)說題難,以在場者通作不出開脫,促成長孫肖即席賦采葑三章,而青眉恰以此詩暗卜婚姻。 卜被拒絕后仍糾纏不休,先通過其父調(diào)管灰出使外國,繼欲強行納聘。管灰行前親口將青眉許配長孫,長孫以祖?zhèn)饔裰Л^為聘。 卜聞之更加懷恨,遂買囑知縣以偷盜縣庫官物為名逼索玉支璣,并將其妹卜紅絲佯許長孫,欲誘其納此吐彼,待青眉到手再毀紅絲之約。陰謀為青眉、長孫識破,就大打出手,將長孫逼走,又欺管家無人, 自定吉期,強行入贅。青眉以假自刎將其嚇退。長孫中榜眼后,誤聞青眉死訊,即欲借請旨完婚為其報仇。 卜氏父子為保全自己,使長孫不問逼人致死之罪,促令其女真嫁長孫,恰此時管灰亦出使歸來,主持長孫并娶青眉、紅絲,青眉、長孫與卜成仁之怨亦因之而解。
《玉支璣》是在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戀愛問題的才子佳人小說方興未艾之時出現(xiàn)的一部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它與同類小說有相通之處,又有獨特之長。相通之處是,男女主人公不再做封建婚姻制度的奴隸,屈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dāng)戶對等教條,而要在婚姻問題上掌握自己的命運,體現(xiàn)自己的意志和選擇。其中亦有家長的許婚,但并非陌路人強牽紅線,男女雙方都互相愛慕。管青眉敬重長孫肖才華橫溢,人品高尚,雖對方尚是個窮書生,亦不為門戶觀念所囿,而認(rèn)為“眼前貧賤如何論得”;長孫肖傾佩于管青眉,則是“慕其詠雪之長才,答聘之佳詠,并御變之妙智,非慕其為侍郎女也。”兩心相通,又經(jīng)與破壞其結(jié)合的卜成仁為代表的惡勢力的較量,而情意益摯,始偕伉儷。其結(jié)合的基礎(chǔ),是才、德、智。與同時期的同類小說比, 《玉支璣》的獨特之處是,更突出了“才”字。才包括識人之才,詩文之才和御變之才。這在管灰主要表現(xiàn)為識人之才,長孫肖是詩文之才,而女主人公管青眉則是三才俱備。尤其是御變之才,為同期或稍前的佳人形象所無。她初見長孫為其父扇上的題詩,便生憐才之念,勸加提拔,長孫考詩時揮筆成章,使之解脫了卜成仁的糾纏,又從弟弟那里得知其為人,遂由憐至愛。 卜成仁倩知縣為之求婚,其父欲拒絕,她則提出考詩定配,自己作詩三十韻文不加點,連長孫也為之傾倒,反映其才思敏捷,胸有成竹。卜成仁借助其父的權(quán)勢,并有知縣充幫兇,施展一個個奸謀加以迫害,均為她所識破并粉碎。特別是假自刎一節(jié),以柔弱孤身之女子,面對如狼似虎的搶親打手,不驚不亂,運強敵于掌股,又表現(xiàn)其過人的膽識。為《平山冷燕》中之山冷二女、 《玉嬌梨》中之白紅玉等佳人所不具備。這一人物,反映了同類小說佳人形象,由才美型到膽識型的轉(zhuǎn)變,并表現(xiàn)了婦女不只詞賦才華而且膽識聰慧不減男兒,亦為巾幗吐氣。與此相關(guān),小說沒有同類小說及后來流為公式的一見鐘情,而代之以更切實的進程。只是由于作者才力不逮,突出了膽識,而對男女間的情意反有沖淡。 《玉支璣》反映了才子佳人小說的發(fā)展和深化。至于長孫并娶卜紅絲,雖體現(xiàn)一夫多妻制的影響,亦借以襯托卜成仁的失敗。
小說在藝術(shù)上也有可取之處。一是人物形象較生動。據(jù)粗略統(tǒng)計,全書共寫五十余個人物,著重刻劃的是管青眉、長孫肖、強之良、 卜成仁等數(shù)人,尤以管青眉為突出,其聰慧膽識剛強潑辣的性格,給人印象頗深。二是情節(jié)亦頗曲折。書名為“玉支璣”,全書亦以此貫串,長孫、青眉因之確立婚姻關(guān)系,知縣追出,所得是假, 卜成仁以此假玉許紅絲之假聘,及逼死青眉,長孫得中,又欲弄假成真,而真玉尚在, 自刎是假,最后皆大歡喜,以喜劇結(jié)束。至于語言,亦洗煉流暢。不足之處在于,對圍繞婚姻愛情問題的社會矛盾挖掘不深,把反面人物卜成仁寫得過于呆蠢,有簡單化之嫌,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效果。
上一篇:《玉嬌梨》簡介|鑒賞
下一篇:《玉燕姻緣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