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厥滋煅?,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釋]
蝶愁來明日黃花: 這里化用了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敝钢仃柟澾^后,菊花即將枯萎,便再也沒有什么好玩賞的了。
[鑒賞導示]
張可久,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他的散曲清麗典雅。這首小令,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鑒賞]
我國古代在農歷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有登高、賞菊、飲酒等風俗,這首小令就是作者在重陽節這天郊游時,觸景生情而發出的感慨。
開頭三句意為: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一下自己的烏紗帽。繼續做官,還是歸隱?在作者心里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斗爭。看到秋空中一排南飛的大雁,不由觸景生情:自己這個仕宦多年,已經疲倦了的天涯游子,也該及時回到家鄉去了。
以下三句,作者轉筆敘寫對官場的回憶。三個短句都是以點帶面的寫法。美妙的歌舞,賓主的歡宴,動聽的音樂,這一切,都使作者厭倦了,他感到人生易勞,白頭可悲。故接下來的“人老”二句寫人老發白,蝶愁人更愁。最后三句回轉筆頭寫眼前之景,抒發他的直接感受,回首遠望天邊,只能看到一縷夕陽和幾只高飛的烏鴉,增添了幾分凄涼。
這首小令能夠借景抒情,情景融會一體。語言清麗,字句凝練,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并在修辭遣字上特別講究:“青山”與“烏紗”相對,“白發”與“黃花”相襯,“翠袖”、“金杯”、“玉手”三者并列,“人老去”與“蝶愁來”二句對仗工整,表意含蓄。
[鑒賞要點]
[1]名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薄盎厥滋煅模荒ㄐ标?,數點寒鴉?!盵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語言清麗、凝練,對仗工整,韻律和諧。
上一篇:《[元]吳 鎮·[南呂]金字經·梅邊》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元]阿魯威·[雙調]折桂令·詠史》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