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否喻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比喻的一種。以對喻體的否定而構成比喻的一種修辭方式。常用的喻詞有“不是”、“不像”等。又稱反喻、非喻。
[例釋]否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是一種否定關系,按照本體和喻體的出現次序,可分兩種:
(1)一般本體在前,喻體在后。
例1:文章的結尾最好能讓讀者覺得余香滿口,余味無窮,千萬不要是一粒發了霉的花生米。(徐仲華《文章的結構》)
例1雖然用“不要是”表否定,但本喻體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
這類比喻有時也可用其他詞語關聯本體喻體,如:
例2:眼淚,當不了子彈,頂不了油燒,流那有啥用?(雁翼《愛的思索》)
例2“當不了”、“頂不了”關聯本體、喻體,也是否定性比喻。
(2)有的是喻體在先,再出現本體。
例3: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條白帶繞叢山,/不是帶,/原是新開公路上嶺來。/站在高山往西瞧,/朵朵白云山上飄,/不是云,/原是鉆井工房搭山頂。/站在高山往下望,/井場流水翻黑浪,/不是水,/原是原油去閘展翅飛。(《紅旗歌謠·站在高山上》)
例3比喻看似否定了喻體,但實際上則強調了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
[辨析]否喻與否定。見“否定”條。
上一篇:什么是分剖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隔寫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