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鑒賞
齊威王欲將孫臏[1],臏辭謝曰:“刑馀之人,不可[2]。”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3],居輜車中[4],坐為計謀[5]。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6],救斗者不搏撠[7],批亢搗虛[8],形格勢禁[9],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10],老弱罷于內(nèi)[11]。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jù)其街路[12],沖其方虛[13],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斃于魏也[14]。”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zhàn)于桂陵[15],大破梁軍。
【段意】 寫孫臏以圍魏救趙之計大破魏軍。齊威王受趙國之請,欲解趙國之圍。孫臏向田忌獻圍魏之計,逐使趙國得救且大敗魏軍,初顯身手于軍國大事。
注釋
[1]欲將孫臏:欲任孫臏為將軍。[2]刑馀之人:受過刖刑而馀下的人。孫臏在魏受刖刑被砍掉雙腳,肢體不全,故稱。[3]孫子為師:以孫臏為軍師。此處之“師”同前“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的“師”字意義不同。[4]輜車:四面有帷、蓋遮蔽可載物或坐臥其中之車。《釋名·釋車》:“輜車,載輜重,臥息其中之車也。” [5]坐為計謀:安坐不動地為田忌出謀畫策。[6]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要解開絞成一團之物不可握緊拳頭使勁扯。雜亂紛糾,謂絞成一團的絲、麻、線等物。控,抓緊。捲,同“拳”。 [7]救斗者不搏撠:勸解斗毆者不可參與搏擊。撠,同“擊”。[8]批亢搗虛:打擊要害沖擊對方空虛之處。批,手擊,引申為打擊。亢,咽喉,引申為要害。搗,攻擊。[9]形格勢禁:從軍事態(tài)勢上加以控制。格,阻止,引申為控制。形與勢意同,格與禁意同。[10]輕兵銳卒:行動輕捷迅疾的精銳部隊。輕兵與銳卒互文同義。[11]罷:同“疲”。[12]據(jù)其街路:占據(jù)其交通要道。[13]方虛:正空虛之地。[14]收斃于魏:斃,敗。收到魏軍敗北的效果。[15]桂陵:魏地,故址在今山東荷澤市東北二十里,一說在今河南長垣縣西北。
上一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齊使者如梁[1],孫臏以刑徒陰見[2],說齊使.》鑒賞
下一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后十三歲[1],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