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劉向·螳螂捕蟬
西漢寓言小說。劉向撰。原載《說苑》卷九《正諫》。《野客叢書》卷十六亦載錄。劉學林等《先秦兩漢寓言選萃》錄入。作品描述: 吳王壽夢想要攻打楚國,告訴他的左右說:“膽敢有規勸我的,就處以死刑!”舍人中有一個青年人想勸阻而不敢,于是就懷里帶著彈子,手里拿著彈弓,在吳王后園游轉,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像這樣連續三個早晨。吳王說:“你過來,你何苦使衣服濕成這樣!”青年人回答說:“園子里邊有樹,樹上有蟬,蟬高居樹上悲哀地鳴叫,喝著露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邊。螳螂曲身,緊貼樹枝,彎起了前肢,想要得到蟬,而不知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了脖子,想要用嘴啄螳螂,而不知有人拿著彈丸在它的下邊。這三種東西都想努力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卻不顧潛伏在它身后的禍患。”吳王說:“對啊!”于是吳王壽夢就停止發兵攻打楚國。這篇作品向人們說明: (1) 考慮問題要全面周到,瞻前顧后,權衡左右,在深入全面地把握了全局之后,再做出合理的決定; (2)切勿鼠目寸光,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及個人的安危,甚至不擇手段; (3)應以善意處世,侵害別人,貪圖小利均是不可取的。小說結構完整,描寫生動逼真,故事雋永,發人深省。尤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具體描繪最為突出:“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在這里,蟬之悠閑、螳螂小心隱蔽、黃雀伸頸欲啄等情態,無不描繪得活靈活現。這個故事最早源于《莊子·山木》中的“莊子游雕陵”。《戰國策·楚策四》和《韓詩外傳》卷十將情節加以發展,但都沒有劉向這篇寫得生動而結構完整。“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成語即由此而來。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蜜蜂螫賊》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行年七十》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