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漁·芙蕖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清·李漁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11)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12),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13)。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14);避暑而暑為之退(15),納涼而涼逐(16)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17)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廢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18),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注釋】選自《笠翁一家言》。李漁(1611年—1679年),清初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字笠翁,浙江蘭溪人。芙蕖(qú),荷花。又名蓮花,芙蓉。
〔可人〕適合人的心意。可,動詞。下文“可目”、“可鼻”里的“可”,用法相同。
〔群葩(pā)當令時〕正當各種花開的時令。葩,花。當令,適合時令。
〔秋〕時候。
〔荷錢〕初生的小荷葉,狀如銅錢。
〔日高日上〕一天一天地高起來,向上長。
〔妍(yán)〕容色美好。
〔迨(dài)〕及,到。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別稱。
〔徂(cú)〕往,到。
(11)〔應得之資〕應該得到的享受。資,供給,享受。
(12)〔擎(qíng)〕向上舉,這里指聳立。
(13)〔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不到白露成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質不會呈獻完畢。能事,擅長的本領。不已,不止。
(14)〔馥(fù)〕香氣。
(15)〔暑為之退〕暑氣因為它而減退。之,指葉的清香。
(16)〔逐〕跟隨。
(17)〔頰〕面頰,這里指嘴邊。
(18)〔是芙蕖也者〕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是,如此。也者,復指芙蕖。
【譯文】芙蕖適合人們心意之處,不止一種,而是很多。請容我全把它說出來:
各種花卉合乎時令之時,只在開花的那幾天,在此之前之后,都無人過問。芙蕖可不是這樣:從荷錢出水的那一天起,便可當作碧波蕩漾中的小小點綴;等到生枝長葉,那又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漂亮。有風,它作出飄飄然的姿態;沒有風,也呈現出苗條的柔軟的體態。這樣,人們在荷花未開以前,就先享受到它那無窮的閑雅意態了。等到由花蕾開放成花,嬌媚的姿容美麗極了。花一批接一批地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在花兒是本職應做的事,在人則是應得的享受。等到花兒謝了,已可以說對花的主人“忠于職守”了,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蓮蓬里結了蓮子,高高地聳立著,還像沒有開的花,和翠綠的荷葉一起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做的事情就不停止。這些都是講它宜于觀賞的地方。
嗅味好,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那暑氣就因它而退卻;乘涼,涼氣隨它而產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那么,蓮子和藕都是擺在盤子里供人吃的,吃了那個吃這個,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敗葉,凋落的樣子讓人心里難受,似乎變成廢物了。可是摘下來收藏,還可供這一年內包裹東西用呢。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是適于人們耳目觀賞的,它身上沒有一絲一毫不是適于人們家常使用的。它有五谷的實效,卻沒有糧食的名義;它兼有百花的長處,又把它們的短處都除掉了。種植的利益有比它還大的嗎?
上一篇:《宋·司馬光·淝水之戰》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墨子·非攻(節選)》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