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曹劌論戰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 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 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11),戰于長勺(12)。公將鼓之(13)。劌曰:“未 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14)。公將馳 之(15)。劌曰:“未可。”下視其轍(16),登軾(17)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18),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 作(19)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21)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22),故 逐之。”
【注釋】選自《左傳·莊公十年》。曹劌(guì),魯國人。
〔十年〕魯莊公十年(前684年)。
〔肉食者〕指那些有權位的人。
〔間(jiàn)〕參與。
〔鄙〕鄙陋。指眼光短淺。
〔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么打仗。“以”是介詞,憑借。“何”是 疑問代詞。古漢語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往往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
〔專〕專有,獨占。
〔犧牲玉帛(bó)〕祭祀的東西。犧牲,指祭神的牛羊和豬。玉,寶 玉。帛,絲織品的總稱。
〔孚(fú)〕信任。
〔請從〕請允許(我)跟您去。
(11)〔公與之乘〕魯莊公同他(曹劌)坐一輛車。
(12)〔長勺〕春秋時魯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東北。
(13)〔鼓之〕擊鼓。擊鼓是進軍的信號。“之”,語助詞,沒有實義。
(14)〔敗績〕大敗。
(15)〔馳之〕驅車馬追擊敵人。之,指齊軍。
(16)〔轍(zhé)〕車轍,車輪碾出的痕跡。此指齊國戰車的輪跡。
(17)〔軾(shì)〕車前的橫木。
(18)〔克〕勝。
(19)〔作〕振作。這里是鼓足起來的意思。
(20)〔盈〕充沛,旺盛。
(21)〔伏〕埋伏,伏兵。
(22)〔靡(mǐ)〕倒下。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出兵來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魯莊公決定 馬上迎戰。曹劌求見魯莊公。他的鄉親們說:“這是官老爺們的事,你插 進去干什么?”曹劌說:“那些官老爺們目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
于是,他就去見莊公。曹劌便問:“您憑借什么條件去打仗?”莊公 說:“吃的穿的我不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點小恩小 惠不能使廣大人民都得到,老百姓們不會跟著您去打仗的。”莊公又說: “祭祀用的祭神品,該供給多少就給多少,一定老老實實,決不弄虛作 假。”曹劌對答說:“這只是小信用,神靈仍會不信任,因而不會保佑您 的。”莊公又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判得一點不錯,但一定 按實際情況處理。”曹劌說:“這是盡心為百姓辦事的表現呀,現在您可以 出兵迎戰了。打仗時請允許我跟著您去。”
莊公和曹劌坐在同一輛戰車上,在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擺開了戰 場。莊公準備擊鼓進軍,曹劌說:“不行。”齊軍一連擊過三次進軍鼓后, 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莊公要命令軍隊追擊,曹劌說: “還不可以。”說罷,就下車察看齊軍逃跑時留下的車輪痕跡;然后,又登 上戰車前的橫木,望著遠處潰退的齊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出兵把 齊軍打跑了。
戰斗勝利了,莊公向曹劌詢問戰時那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打 仗,就必須憑借勇氣。擂第一次鼓時,士氣振作;擂第二次鼓時,士氣便 低沉下來了;當第三次鼓擂響的時候,士氣就消失了。這時,齊軍的士氣 已消耗盡了,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因此一上去就打勝。大國,很難估計 它的底細,我怕他們撤退時留下埋伏。當我看到齊軍車轍混亂,戰旗東 倒西歪時,才下令軍隊追擊。”
上一篇:《唐·李商隱·嫦娥》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韓偓·草書屏風》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