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山居圖
元·錢選作
紙本設色
縱二九.六厘米
橫九八.七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浮玉山在浙江湖州城南二里碧浪湖(又名玉湖)中。四面環水,諸山在湖中若浮玉而得名。浮玉山景色幽美,元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多有詩歌贊詠,如趙孟頫詩云:“玉湖流水清且閑,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過盡暮天碧,惟有白云時往還。”(見《湖州府治》)錢選就隱居于此,自寫《浮玉山居圖》。圖中丘壑深邃,峰巒秀峭,石色蒼潤,山上綠樹叢生,蓊郁蔥翠,霧靄蕩漾于峰巒間。山巒中茅屋數間,溪邊漁舟半露,小橋上一老者緩步而行,整個畫面給人以清澹恬靜的感覺。右上有錢選自題詩及款識:“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棲人,嘯歌樂徂年。叢石映清泚,嘉禾淡芳妍。日月無終極,陵谷從變遷。神襟軼寥廓,興寄揮五弦。塵彯一以絕,招隱奚足言。右題余自畫山居圖。吳興錢選舜舉。”
錢選的山水畫,以青綠重色為多,此卷筆意雅淡,畫境靜穆,雖是設色畫,而給人的感覺卻是水墨畫趣。山石皴法,全用墨筆細線畫成,略施以淡墨渲染,表現了山石的陰陽向背;茂密的叢樹和小草,用花青拂敷,清逸秀潤。用筆工細而不刻板,柔中有剛,寓巧于拙,別具一種沉著、莊穆的意趣。趙孟頫評此卷云:“雖規摹北苑,然自成一家,可謂前無古人。”梵琦楚石詩跋云:“舜舉偏工著色山,如斯水墨畫尤難。蒼茫云樹煙霞外,合作營丘老眼看。”明姚綬跋云:“觀此圖七分用墨,三分設色,筆法絕類輞川,復入顧愷之之域。”這說明錢選的畫法不是囿于一家一法,而是融合諸家之長而參以己意,重在創造,趙孟頫說他“自成一家”,是有道理的。
錢選的作品中,大多數都有自己的題詩和跋語,他運用筆墨來表達自己主觀情感,又結合詩意來充實畫意,所謂“塵彯一以絕,招隱奚足言?”就是表現出他對大宋江山的懷戀,以及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和對趨炎附勢者的鄙視。無怪黃公望說:“知其詩者乃知其畫。”這種詩、書、畫三者結合的形式,被后來文人畫家廣泛使用,形成中國繪畫的傳統特色,錢選在開創有元一代的畫風上是起了先驅作用的。
浮玉山居圖
錢選作品傳世不多,山水尤尠,《浮玉山居圖》是他山水畫中的杰作,元明以來,名家題跋者甚多,如仇遠、張雨、梵琦楚石、黃公望、倪瓚、姚綬、周鼎等,姚綬一人的題跋就獨占了十余段;鑒藏印章有三百二十多方,這在其他傳世作品上是罕見的。這幅名作有《珊瑚網》、《平生壯觀》、《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佩文齋書畫譜》、《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有益無益齋論畫詩》、《虛齋名畫錄》等書著錄。
上一篇:《山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八花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