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到一起來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
他首先說登樓引起了“春愁”:“佇倚危樓風細細”,全詞只此一句敘事,其余全是抒情,但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他一個人久久地佇立在高樓之上,向遠處眺望。“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他“佇倚”樓頭做什么?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了時令。但這“愁”的具體內容又是什么?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么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連綿無盡。柳永是借用春草來表現自己春愁的無限?春草,容易引起他鄉游子思歸的感情。《楚辭·招隱士》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柳永是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了?春草,也容易使人懷念親愛的人。南朝江總妻《賦庭草》云:“雨過草芊芊,連云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柳永是“記得舊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在思念他的意中人?這就是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說了。要想知道究竟,還須再往下看。
四、五兩句,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聯系首句“佇倚”二字我們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這本來是一種極為凄美的景象,但加上“殘照”二字,便帶上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烘托出和諧的氣氛。“無言誰會憑闌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這一是說明他眼前沒有知心人,很孤單寂寞;二是說明,他太癡情,在樓頭“佇倚”太久,超出常情,不能被人理解。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煞是奇怪,他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詞人就是這樣故意閃爍其辭,讓讀者捉摸不定。
詞人的生花妙筆真是神出鬼沒。讀者越是想知道他的“春愁”所為何來,他越是不講,偏偏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 “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助于酒: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并不是對飲酒真的有什么樂趣。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又是疏狂痛飲,又是吟嘯高歌,大有非抑制住“春愁”不可的氣勢。結果如何呢?“強樂還無味”,他失敗了。沒有真正歡樂的心情,卻要強顏歡笑,這“強樂”本身就是痛苦的一種表現,哪里還有興味可談呢?故作歡樂而“無味”,正說明“春愁”的纏綿執著,是解脫不了、排遣不去的。
為什么這種“春愁”如此執著呢?至此,作者才透露這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哪是真的想忘卻“春愁”另尋歡樂呢?要是那樣,他的“愁”就不會無法排遣了。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還“衣帶漸寬終不悔”,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決不后悔。至此,已經信誓旦旦了,卻依然不肯把“春愁”這層窗紙捅破,詞人可真沉得住氣。究竟是什么使得抒情主人公鐘情若此呢?直到詞的最后一句才一語破的:“為伊消得人憔悴”——原來是為她!
我們可以看出,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但他卻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讓讀者去猜。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掉轉筆墨,遠遠發來;迤邐寫到之時,又煞住,另起筆墨,更端發來,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為讀者設下一個迷魂陣,讓這個懸念引導讀者沿著曲曲折折的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句,才把詞人精心捆結起來的“包袱”抖開,使真相大白,構思巧妙,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詞的最后兩句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全詞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描寫心理細膩充分,尤其是詞的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求之古今人詞中,曾不多見”(《人間詞話刪稿》一一)。
上一篇:晏 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蝶戀花·衰柳》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