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觀的作品,風趣而近于俚俗,時有奇想。王灼說他“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碧雞漫志》)。這首《卜算子》,俏皮話說得新鮮,毫不落俗,頗受選家的注意。它是一首送別詞。
友人鮑浩然大抵是浙東(宋代“兩浙東路”的簡稱,今浙江省衢江、富春江、錢塘江以東地區)人,同王觀的交情似乎不很深。這次分別,是鮑浩然從客途返家(但也可能他有個愛姬在浙東,這回是去探望她)。這類事情極為尋常,而王觀卻運用風趣的筆墨,把尋常的生活來個“化腐朽為神奇”,設想了一套不落俗的構思:先從游子歸家這件事想開去,想到朋友的妻妾一定是日夜盼著丈夫歸家,由此設想她們在想念遠人時的眉眼,再聯系著“眉如遠山”(《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眼如秋水”(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這些習用的常語,又把它們同游子歸家所歷經的山山水水來個擬人化,于是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它是說,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懷人感情。
從這一構思向前展開,于是就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要到哪兒去呢?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又一層意思是: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古詩:“盈盈樓上女”。盈盈,美好貌。)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語帶雙關,扣得又是天衣無縫,實在是高明的手法。
上片既著重寫了人,下片便轉而著重寫季節。而這季節又是同歸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的。那還是暮春天氣,春才歸去,鮑浩然卻又要歸去了。作者用了兩個“送”字和兩個“歸”字,把季節同人輕輕搭上,一是“送春歸”,一是“送君歸”;言下之意,鮑浩然此行是愉快的,因為不是“燕歸人未歸”,而是春歸人也歸。然后又想到鮑浩然歸去的浙東地區,一定是春光明媚,更有明秀的山容水色,越顯得陽春不老。因而便寫出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也許是從唐詩人韋莊的《古別離》“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得到啟發吧,春色既然還在江南,所以是能夠趕上的。趕上了春,那就不要辜負這大好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了。但這只是表面一層意思,它還有另外一層。這個“春”,不僅是季節方面的,而且又是人事方面的。所謂人事方面的“春”,便是與家人團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這樣的語帶雙關,當然也聰明,也俏皮。
通看整首詞,輕松活潑,比喻巧妙,耐人體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比起那些敷衍應酬之作,顯然是有死活之別的。
上一篇:陸 游《卜算子·詠梅》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韋莊《女冠子(四月十七)》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