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
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馀萬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函谷關(guān)有兵守關(guān),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guān)。項羽遂入,至于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馀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樊噲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片斷,它標志著秦末起義軍兩大首領(lǐng)劉邦和項羽由聯(lián)合破秦到互爭天下的轉(zhuǎn)折點。文章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和逃出以后為三個組成部分。在一千五百多字中,司馬遷生動地記述了兩家的明爭暗斗。鴻門宴上,觥籌交錯,刀光劍影。出場人物,個個形象鮮明,既保持了歷史的真實,又“詼詭幾類平話”(呂思勉《秦漢史》),無愧是兩千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段文字之所以膾炙人口,成功的藝術(shù)經(jīng)驗非只一端。要而言之,情節(jié)跌宕、波瀾起伏和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兩個方面是其主要特色。
試看文章入手,先用百十來字寫了三件事。一寫項羽大軍入秦,函谷關(guān)閉,這位曾擊破秦軍主力的霸王遭此冷遇,已自怒火填膺;次寫曹無傷反間之言,如火上加油;三寫范增議論,謂劉邦“志不在小”,更在火油交煎之際,煽了一股陰風:風、火、油層層作勢,緊張的空氣仿佛劃一根火柴就可以點燃。旦日滅劉,箭在弦上。不料陡然接上項伯夜訪張良,沛公約婚一節(jié),風、火、油頓然化作一天涼雨,情節(jié)忽趨平緩。接下去寫劉邦鴻門謝罪,一席話賺得項羽推心留飲,前嫌頓釋,文勢再作一跌。不意酒筵間,范增“數(shù)目”示意于前,項莊舞劍助飲于后,平地又起波瀾。幸而有項伯拔劍翼蔽沛公,暫趨緩解。但范增不殺劉邦不快,危機依然四伏。在這緊急關(guān)頭,樊噲闖帳,使斗爭變得更加復(fù)雜。項羽之為人,暴戾殘忍。當年巨鹿之戰(zhàn)時,諸侯將見了他,“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現(xiàn)在樊噲居然對他“瞋目而視”,豈不是披其逆鱗,存心挑燃剛剛平息下去的怒火?情勢至此,再度緊張,流血五步,事在眉睫。誰想到這位“喑叱咤”的項王,竟然被樊噲粗獷忠勇的氣質(zhì)所吸引,呼為“壯士”,賜之卮酒,益以彘肩;聽其慷慨陳辭,被他數(shù)落得“未有以應(yīng)”。這段文字,如鷹翔鶻下,直起直落,盡翻騰跌宕之能事。
項王賜坐,“樊噲從良坐”,形勢似乎平緩了。但沛公三人仍都坐在火藥桶上。表面的、暫時的平靜孕育著更大的危機。文字至此再作一大轉(zhuǎn)折:“沛公起如廁”,間道逃歸。但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還有張良留謝。他如何向項王交代,仍是懸念。于是又有獻璧、受璧、碎璧一節(jié),去后余波,蕩漾無極??v觀全文情節(jié),凡五起五落,一千五百多字,幾乎全是驚濤駭浪,又全都化為漣漪層層,令讀者魂悸魄動,目眩神搖,時笑時顰,不能自已。
但是,任何文學(xué)作品,如果一味追求情節(jié)驚險離奇,都必然墜入魔道。情節(jié)必須為展開人物性格服務(wù),讓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導(dǎo)致情節(jié)的起伏波瀾。只有進入這個境界,才能使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藝術(shù)魅力。《鴻門宴》正是用人物性格的展開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在這一個片斷中,司馬遷寫了四對人物——雄主項羽和劉邦,謀臣范增和張良,武士項莊和樊噲,內(nèi)奸項伯和曹無傷(曹雖未上場,同是內(nèi)奸)。這些人物互相映襯,個性各不相同。這里重點分析項羽和樊噲。
《鴻門宴》是項羽人格開展的重要契機,也是其性情品質(zhì)的一次重要展示。項羽的個性是豐富復(fù)雜的,其主體則是盲目的自信自負。這既體現(xiàn)為豪爽直率,又發(fā)展為近乎愚昧的個人英雄主義。他少時便想“學(xué)萬人敵”,自信足以力征萬人;看到秦始皇游會稽,脫口便說“彼可取而代也”,自信奮其私智足以霸王天下。直到垓下被圍,山窮水盡,還以為失敗是由于“天之亡我”,演出了“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曠世悲劇。對這種貫串人物始終的鮮明個性,在《鴻門宴》這個片斷中,司馬遷作了深刻的、多側(cè)面的展示。
項羽挾勝利之余威,帶兵進至函谷關(guān),緊閉的關(guān)門嚴重地損傷了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他遣將擊關(guān)。曹無傷說:“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范增說:“沛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兩人的話,顯然矛盾,本不難覺察曹無傷說的是反間之言。但項羽聽進去的只是“欲王關(guān)中”、“此其志不在小”十個字。正是這十個字損傷了他的權(quán)力意志的欲望,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負自尊心,于是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在他看來,沛公十萬之眾,他可以在一個早晨將他們消滅。這正是他盲目自負性格的充分展示。
項伯在項王面前為沛公說情,打動項王的只有一句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這里提出了一個普通的倫理原則。義,是項羽精神領(lǐng)域中的最高追求。他不是臨到烏江自刎還把自己的頭顱贈給追殺他的“故人”呂馬童嗎?那是為了顯示他重義氣。鴻門宴上,他不理范增的示意,不忍殺劉邦。他認為,殺了劉邦,一來實在沒有道理。二來無此必要:區(qū)區(qū)沛公,安足為我敵!三來人家赤手空拳來謝罪,毫無抵抗能力,殺之不武,反傷我一世英名。更何況還有兄弟之約,戰(zhàn)友之情?
沛公、樊噲對項羽說的話,以及沛公對項伯說的話——那顯然是有意讓項伯轉(zhuǎn)述給項王聽的,三者如出一轍,都是張良替他們準備好的臺詞。項王為什么聽不出來,反而為這些花言巧語所動?原因也就在于這些話迎合了他盲目自信自負的心態(tài)。沛公說:“秋毫不敢有所近。”說“不敢”而不說“不曾”,多么恭順!“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待”得多么虔誠!“日夜望將軍至”,“望”得多么迫切!樊噲說得更妙:“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他直截了當?shù)卮婀蝽椡跤戀p了,隱然自居下僚。而且,能給人以“封侯之賞”的只能是天子,這就于無形之中把項羽抬高到了天下至尊的地位。盲目自負的項王聽了,能不飄飄然嗎?所以當沛公已去,張良持璧入謝時,項王還問“沛公安在”。這四字極其傳神,正是項羽飄飄然、昏昏然心態(tài)的絕好描寫。
對樊噲一席話,他“未有以應(yīng)”,理屈乃至辭窮,顯示了他個性中的豪爽直率。劉邦畢竟先入咸陽,項羽如欲誅之,必須編出一段理來;項羽決不肯編造理由為自己護短。當劉邦向他說“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時,他張口便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一般人認為項羽此言最為愚蠢,自傷耳目;殊不知這正是司馬遷刻畫項羽性格最深刻的一筆。胸懷磊落,直來直去,心口如一:這種個性,對于爭天下,也許是極大的缺點;對于為人,卻是高尚的品德。司馬遷特地拿他與巧言佞色、心狠手辣的劉邦對比,最后還補了一筆:“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褒貶抑揚,文外無窮。
樊噲這個人物,也寫得極為成功。他在最緊急的關(guān)頭出場,一開口就說“與之同命”,誓與在危難中的沛公共生死。作者先寫他“側(cè)其盾”撞進軍門,表現(xiàn)出他的英武,也表現(xiàn)出他的一腔義憤。進了軍門,“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仿佛是一團憤怒的火,照亮了這陰謀四伏的軍營。司馬遷在這里,更以其明針暗線,寫出了一場暗地里進行的斗爭,大大豐富了樊噲的個性。項王賞識樊噲的豪壯勇武,吩咐左右“賜之卮酒”,奉上來的卻變成了“斗卮酒”;吩咐“賜之彘肩”,奉上來的卻變成了“生彘肩”。一字之增,陰謀畢顯。這一大杯烈酒,看你如何對付?這一條生豬腿,看你如何下咽?不飲不吃,豈非露了膽怯,而且厚負項王?這分明是項羽左右存心捉弄樊噲。不料,樊噲一一挫敗了對手的陰謀。大杯烈酒,他“拜謝,起,立而飲之”;那條生豬腿,他“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拜”、“起”、“立”、“飲”四個動作,斬截有力,顯示出他對項王多么有禮,對揶揄他的群小多么無畏!那“覆”、“加”、“拔”、“切”、“啖”五字,意氣飛動,仿佛他切的、吃的不是生豬腿,而是敵人的肉。他咬碎鋼牙,把生肉和仇恨一起吞下去。妙就妙在這一切都當著項王的面進行,項王卻被蒙在鼓里。司馬遷僅僅增了“斗”、“生”二字,細處傳神,把緊張的暗斗,項王的直爽,范增手下人的陰謀,樊噲的粗獷無畏,充分展現(xiàn)出來。劉熙載說:“畫訣:‘石有三面,樹有四枝。’蓋筆法須兼陰陽向背也。于司馬子長(司馬遷)文往往遇之。”(《藝概·文概》)兩字增華,寫活了一個場面,揭示出幾個人的性格,只有司馬遷才具如此生花妙筆。
讀這篇文章的人,往往責備項羽不殺劉邦是極大的失算,是婦人女子之仁;說鴻門宴是項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zhuǎn)折點。這未免厚誣英雄,其識見與范增不相上下。項羽失敗的原因很多,豈在放走一個劉邦?殺一劉邦,難免諸侯人人震恐,天下紛紛叛楚,出來更多的劉邦??磥?,項羽的眼光,倒遠在心地褊狹的范增之流之上。明丘濬《擬古樂府》說:“霸王百行掃地空,不殺一端差可取。天命由來歸有德,不在沛公生與死。”明乎此,我們就不只激賞司馬遷的史才,更欽佩他的史識。
〔注〕擊阬:擊殺后掘坑埋掉。阬,同“坑”。新安:秦縣名,故址在今河南澠池。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靈寶西南。沛公:劉邦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戲西:戲水之西。戲水在今陜西臨潼東。霸上:古地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而得名。子嬰:秦二世胡亥之侄,趙高殺二世,立他為秦王。在位四十二天,投降劉邦,后為項羽所殺。新豐鴻門:新豐,縣名,在今陜西臨潼東。鴻門:古地名,在今陜西臨潼東十七里鴻門堡村,當?shù)胤Q為項王營。范增:項羽的主要謀士。“吾令人望其氣”四句:望氣是古代迷信占卜法,望云氣附會人事,預(yù)言吉兇。此言劉邦所在的地方天空有異樣的云氣,是天子氣,將來要做皇帝。(11)季父:叔父。(12)張良:字子房,劉邦的謀臣,后封為留侯。(13)鯫(zhōu周)生:淺薄無知的人。(14)距:通“拒”。(15)內(nèi):通“納”。(16)背:背叛。(17)要:通“邀”。(18)倍:通“背”。(19)蚤:通“早”。(20)郤:通“隙”。(21)亞父:敬稱,表示僅次于父親。(22)數(shù)目:多次以目示意。(23)項莊:項羽的堂弟。(24)若:你。(25)樊噲(kuài快):隨劉邦起兵,為其部將。(26)目眥:眼眶。(27)跽(jì忌):長跪。按劍而跽,是警惕、戒備之意。(28)參乘:車右的侍衛(wèi)。(29)彘肩:豬腿。(30)“殺人”兩句:殺人唯恐不能盡,懲罰人唯恐不能用盡酷刑。(31)亡秦之續(xù):已被滅亡的秦國的后繼者。意為重蹈亡秦的覆轍。(32)如廁:上廁所。(33)“大行”兩句:干大事不可拘泥小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瑣屑的禮貌。(34)俎(zǔ祖):切肉用的砧板。(35)何操:帶了什么(禮物)。(36)置:留下。(37)酈山:即驪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38)道芷陽間行:從芷陽抄近路走。芷陽:秦縣名,治所在今陜西長安縣東。(39)桮杓(sháo勺):酒具。桮,同“杯”。(40)督過:責備。(41)豎子:小子。罵人的話。指項莊之流,暗譏項王。
上一篇:《孟子·魚我所欲也章》全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全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