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喻體小詩,有的版本全詩作:“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此詩相傳為于謙十多歲時所作。古人寫詩往往講究寄托,即將自己的情感寄寓于某種事物的描寫之中。“托物喻志”是我國詩歌的傳統(tǒng)手法,《石灰吟》正是此類作品,字面上四句詩都是寫石灰,實際上語語雙關,寫得十分精巧,毫無雕琢感。所描寫的事物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絲絲入扣,十分貼切。
首句是寫石灰石從深山中被開采出來。“千錘萬鑿”描寫了開采過程中石灰所受的磨難。石灰本無生命,但在于謙筆下被賦予了生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石灰石從深山來到世間,“出”字也帶有主動出世的意味。第二句是說石灰石變成石灰所經(jīng)過的焙燒過程,“若等閑”同樣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是充滿生命感的描寫。這比第一次的磨難更為酷烈,石灰毫不畏縮退避,反映了石灰崇高的獻身精神。這里的石灰已不僅僅是一種物質(zhì),而是一個閃光的象征形象了。后兩句繼續(xù)寫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粉身碎骨”是指石灰石經(jīng)過焙燒,變成粉末狀的石灰,然后,最終被人們用之于粉刷建筑物等,在人間留下一片清白之色。“粉身碎骨”是一種比脫胎換骨更為酷烈的磨難。但是對待這種磨難,它卻同樣處之泰然。因為石灰抱定宗旨:“要留清白在人間”,造福于人,不惜毀滅自己,是它唯一的追求。無私才能無畏,石灰徹底的無私,使得他不怕任何磨難,心地坦然地去承受最嚴峻的考驗。寥寥二十余字,一個高度人格化的石灰形象就刻劃成功了。
《石灰吟》寫石灰的一生,實際上是于謙的自我表白,含意深長,作者借對石灰的衷心贊美,表達了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格追求,表明自己也愿象石灰一樣,懷著一顆赤誠無私的心,處之泰然地忍受考驗,對待種種人間磨難,造福于人類,唯愿留下清白之名。
歷代象這類托物喻志的詩歌很多,但象《石灰吟》這樣既字字緊扣所詠的事物寫,又語語雙關,隱含比喻,絲毫不露痕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卻不可多得。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經(jīng)受磨難和留下“清白”。他另有一首詩《詠煤炭》。煤炭是黑色的,詩人突出煤炭不惜燒盡自己,為人們獻出光和熱的典型特征,同樣歌頌獻身精神,也寫得非常貼切,說明作者善于運用托物喻志的技巧,來抒發(fā)自己高尚的志向。
上一篇:蘇軾《石鐘山記》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杜甫《石壕吏》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