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同李十二醉飲王氏牡丹園二首(其二)》詠牡丹詩鑒賞
張耒
吹盡紛紛桃李塵,天香國艷一翻新。
正過谷雨初晴日,分得西都太半春。
舊態似推新艷好,紅芳不似淡妝真。
予嗟久得丘園意,何日相逢一幅巾。
唐宋人習慣將同一曾祖父的兄弟按排行稱呼。此詩提到的李十二即是一例。他是張耒的朋友,二人常有詩酒往來。張詩《酒病中寄李十二招飲五首》其一說:“班郎握筆未封侯,嗜酒揚雄欲白頭。”,將李比作胸有壯志而懷才不遇的書生;將自己比作埋頭著述、久不升遷的揚雄。從中可以看出二人的關系和志趣。
賞玩牡丹之風,興于盛唐,盛于中唐。至北宋,其風復熾。李格非在描寫一個賣花園子時說:“獨有牡丹數十萬本,皆城中賴花以生者畢家于此,至花時,張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絕煙火游之。……今牡丹歲滋而姚黃魏紫一枝千錢,姚黃無賣者。”(《洛陽名園記·天王院園子》)《同李十二醉飲王氏牡丹園二首》即是賞花之作。題下原有兩首七律。第一首描寫詩人與李十二賞花醉酒的疏狂舉止和豪邁意氣,未選。此處選的是第二首。詩歌極力贊美牡丹的繁盛和美艷,表達了因此而萌生的歸隱之情。
首聯“吹盡紛紛桃李塵,天香國艷一翻新”,“桃李塵”,指桃花與李花凋落成為塵土。“天香國艷”,形容色香極佳。“一翻”,同一番。以桃李花花形瑣細,倏忽即逝,反襯牡丹花的富麗雍容,歷久長新。首句突兀而起,涂上深重的反襯色;次句堂皇正大地樹起正面形象,形成極大反差。
頷聯:“正過谷雨初晴日,分得西都太半春。”“西都”,指洛陽城。“太半”,大半,一多半。這兩句緊承首聯,加以渲染,將牡丹的生機勃勃和迷人魅力顯現出來。上句表面上敘述雨后初晴的天氣,實際上暗示了牡丹花初映陽光,水珠尚在,嬌波欲流的情景。下句極寫王氏園中牡丹之盛。說西都的多半春色都為王氏牡丹園所占,這是大膽而又合乎情理的夸張。由此可以想見千萬朵牡丹花噴芳吐艷,騰光溢彩,春色滿園的盛況。
頸聯,細細品味園中各種花的意態情調。上句“舊態似推新艷好”已經盛開的花朵與蓓蕾初綻的花朵相較,似乎自愧不如。下句:“紅芳不似淡妝真”,紅花鮮艷,卻又比不上淺淡之花的純真。一舊一新,一紅一淡,代表了各種花朵,各種顏色,象這樣如數家珍似的品評,流露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濃厚感情。
尾聯:“予嗟久得丘園意,何日相逢一幅巾。”感嘆自己早已深諳山林園圃的幽趣,期待著能與友人逍遙自在地歸隱其中,但是,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遂愿。這是全詩主旨,從表達這一意愿來說,前面對于牡丹花的描寫都是鋪墊和陪襯。但如果從寫花的角度看,這一聯則是很精彩的側面描寫,從花給賞花人的巨大影響來表現花的美好動人,這也是相當成功的。
從藝術上看,此詩最大特點是不事雕琢,任其自然。頷聯以“谷雨”對“西都”,以“初晴”對“太半”。頸聯以“舊態”對“紅芳”,都是很馬虎的對仗。特別是頸聯以“似推”對“不似”,更在似對不對之間。此詩用字不避重復,可以說,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律詩用字,向來忌重。唐代以詩取士,有些詩人之所以落第,有時就是因為詩中重用了一個字。七律一共只有56個字,此詩竟有“艷”、“新”、“似”、“得”、“一”等五字重用。這樣寫,在束縛重重、陳陳相因的律詩創作中的確有異軍突起、面目一新的感覺。初讀,只覺其隨口而出,自然流暢,幾乎察覺不到其中有重字。但稍加吟詠玩味,則生單調之感。如此寫法,偶一為之尚可,若多用,必令人生厭。
上一篇:曹組《水龍吟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沈遼《奉陪穎叔賦欽院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