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凌霄花》詠凌霄詩鑒賞
范浚
栽松待成陰,種漆擬作器。
人皆笑艱拙,往往后得利。
君看植凌霄,百尺蔓柔翠。
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
風霜忽搖落,大木亦凋瘁。
視爾托根生,枯莖無殘蒂。
先榮疾蕭瑟,物理固難恃。
凌霄亟芳華, 衰歇亦容易。
“詩言志”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傳統。詩人們常用詩歌形式表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觀,在詠物詩中這種情形更為突出。范浚的這首《凌霄花》也屬于這種類型。
范浚是個很重氣節,剛直不阿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生活于南宋初期,蘭江(今浙江東部)人。紹興年間(1131——1163)舉賢良方正。因當時投降派大奸臣秦檜竊柄弄權,他抗節不仕,歸隱于香溪,故世稱之為“香溪先生”。
本詩以比興發端,不直接描繪凌霄,而是先借他物做鋪墊,在比較之中婉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霸运纱申?,種漆擬作器”二句是說,人們栽下松樹是為了期待它未來能夠遮陰成材,種植漆樹是準備將來制作家俱使用。然而這兩種樹的生長期很長,需要十數年甚或數十年方可得到益處,為此,一些鼠目寸光的俗人們便恥笑這是費力不討好的艱難而愚拙的行為,但詩人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肯定地說“往往后得利?!睂嶋H這也是在肯定自己的生活態度。在做了這一層鋪墊之后,詩人便將筆鋒轉向凌霄花,以絕大篇幅抓住其特征進行了多角度的描繪。
凌霄花又叫紫葳、凌苕、女葳、陵霄等,能攀援他物向上生長,依附物多高它便可爬多高,大有騰空凌云之勢,故得此名。其花狀如喇叭,多是紅色,朵大而美。詩人首先用先揚后抑、明褒暗貶的筆法描摹了凌霄花那華美的外貌。“百尺蔓柔翠”,“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看吧,它那委婉曲折而上的藤蔓該是多么柔弱青翠,竟達百尺之長,好象在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勢位之高;那新綻開的花朵色彩鮮明,耀人眼目,在日光的照射下顯得十分嬌艷媚麗,仿佛在向人們顯示自己的容顏之美,確有氣勢凌人的派頭。但是,依附于他物者不能自主,攀緣附勢者難得善終。詩人筆觸一轉,又寫出了凌霄花的可悲結局。
“風霜忽搖落,大木亦凋瘁。視爾托根生,枯莖無殘蒂?!碑斍镲L襲來之時,就連它所依托的大樹都凋零衰落了,何況凌霄花自身呢?昔日枝蔓“柔翠”新花“妍媚”的凌霄花此時竟然枯萎得連一個殘剩的花蒂都沒有,這又是多么凄涼蕭條的可悲景象。詩的最后四句是議論,申足前意。大意是說,搶先開放的花朵往往會很快枯衰,萬物自有其發展的規律,難以憑借依恃他物而發跡飛揚。那凌霄花正是因為“亟芳華”,急急忙忙地要顯示自己的美麗與芳香,所以才“衰敗亦容易”,很快就枯黃衰殘了。
因人而逆心,因心而解詩,這才容易把握詩的內蘊。根據范浚的生平思想,此詩的寓意不言自明。詩人正是以凌霄花的形象來譏刺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的。詩人生活于南宋初期,宋高宗趙構茍且偷安,一味主降,重用投降派大奸臣秦檜,殘酷打擊主戰派將領岳飛、宗澤等人,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極其復雜尖銳,朝廷內部勢必分化為主戰與主和的兩大派。由于皇帝昏庸,投降派一直占上風,一些看風使舵的佞臣賊子則為虎作倀,賣身投靠,舔痔吮癰無恥已極。詩人對這種頹敗的世風十分憤慨,此詩也正是辛辣地嘲諷這些庸俗無聊的市儈小人的。攀附它物而在百尺之上的凌霄花不正是小人得志時那種張牙舞爪氣勢逼人的丑惡嘴臉的真實寫照嗎? “衰歇亦容易”不又與某個權勢者下臺便樹倒猢猻散,隨即就要殺貶一大批黨羽的社會丑象如出一轍嗎?
本詩在表現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比。詩中有兩組對比。其一是松樹、漆樹與凌霄花的對比,栽種前者雖然“艱拙”但“往往后得利”。其實詩中還有潛臺詞,當凌霄花“枯莖無殘蒂”的時候,松樹與漆樹恐怕還在傲然挺立吧!這正是詩人所提倡的生活態度,是自我人格的曲折表現。其二是凌霄花自身榮枯兩種狀態對比,得勢時的張揚與失勢時的凋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絕妙地嘲弄了那些勢利小人,并暗喻著他們的可卑下場。這些人雖可得勢于一時,但絕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他們是依附他人而生存的。筆鋒犀利,喻意深刻。
上一篇:陸游《凌霄花》詠凌霄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