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解佩環落梅》詠梅花詩鑒賞
左錫璇
夜來風雨,悵小園梅萼,飄墜無數。才見花開,又見花飛,轉瞬便成塵土。但教落去人知惜,更何必、重幡深護。只愁他、沒個知音,枉自魂銷千古。日暮憑高不見。嘆繁華似夢,韶光迅羽。乍雨乍晴,輕暖輕寒。種種惱人情緒。天心到此應難問。慢怊悵、留春不住。看枝頭、點點殘英。空剩寒香一縷。
這是一首詠落梅的詞。作者左錫璇,字英江,女,江蘇陽湖人,有《碧梧紅蕉館詞》一卷。作者曾于此詞下自注云:“梅為風雨所敗,感而作此。”全詞即以風雨始,狀寫了梅花為“風雨所敗”的慘狀,抒發了對摧花風雨的怨恨及“沒個知音”、“繁華似夢”的感慨。
“夜來風雨,悵小園梅萼,飄墜無數”,意思是最可恨的是入夜以來的風風雨雨,竟使小花園里剛剛吐蕊的梅飄落墜地無計其數。一開頭,就直寫梅落的慘狀,并點出了造成梅落的罪魁禍首,可謂開門見山。以“夜來風雨”為全詞之冠,既點出了梅落之因,又給人以動感。接下去一個“悵”字,不僅概括了作者的悵惋之情,而且起到了喚起讀者情緒的作用。“才見花開,又見花飛,轉瞬便成塵土”,寫梅花花開、花飛、墜地的過程。“才見”、“又見”、“轉瞬”連用,狀其變化之快;“花開”、“花飛”、“成塵土”連用,動感十分鮮明;而一“飛”字,又與“風雨”相呼應,給人以風雨尚在繼續之感。“但教落去人知惜,更何必、重幡深護”。作者不再寫落梅之狀,轉而抒發自己的感慨。意思是只要在落去之時人們知道愛惜她,那倒不必非得設置重重幡幔細加保護不可,最后,以“只愁他、沒個知音,枉自魂銷千古”為上片作結。意思是,令人憂愁的只是沒有一個知音,致使她白白擁有令千古之人傾倒的姿容。從而使詞中的感情層次有了一個提高——從朦朧的悵然之感,發展為具體的憂愁;從對梅開、梅落等眼前具體物象的傷懷,發展到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下片“日暮憑高不見。嘆繁華似夢,韶光迅羽”三句,是說太陽將落之時登高遠眺,再也見不到盛開的梅花了。而對眼前瞬息即逝的景物,不禁令人感嘆世上所有的繁華景象都好似一場春夢,時光真真就象疾飛之鳥那樣快啊!“日暮”與“夜來”,說明上片為早晨所見所感,下片為傍晚時的所見所感。“嘆”與“悵”相對,表明上片早晨初見落梅時的心情只是朦朧的惆悵;經過一天的思索,情緒已由朦朧的悵然發展為具體的感嘆了。“迅羽”一詞,本指鷹或疾飛之鳥。漢張衡《西京賦》中曾有“乃有迅羽輕足”之句。此處與“韶光”連用,即指時光迅速。接下去,“乍雨乍晴,輕暖輕寒。種種惱人情緒。天心到此應難問”數句,是說春天里一會兒雨、一會兒晴,一忽兒悄悄地暖和起來了,一忽兒又悄悄地轉為微寒,變化無常,自會令人產生種種煩惱的情緒。對于這一季節里大自然的變化,本難問清楚的,從而表現了一種女性所少有的豁達心胸。“慢怊悵、留春不住”,是說既然如此,就且慢惆悵、煩惱吧,春要去,留是留不住的。最后,作者筆鋒一轉,由抒情轉而變為再寫眼前的落梅:“看枝頭、點點殘英,空剩寒香一縷。”看一看梅樹枝頭,只有星星點點的殘花,白白剩下一縷清新的香氣。“點點殘英”與上片開頭“飄墜無數”相對,是為寫實;“空剩”又與上片結句“枉自”遙相呼應,既表達了“沒個知音”的無可奈何情緒,又充分肯定了梅花的自身價值:盛時——“魂銷千古”,敗時——仍有“寒香一縷”。
上一篇:許傳媯《春光好詠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許孟嫻《邁陂塘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