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看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殷益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色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這是一首借詠花自傷遲暮、傾訴人生感嘆的惜花詩。
首句用一“對”字點題,白描入筆,勾畫出看花人形象。在群芳斗艷,花氣襲人的牡丹叢中,一個披著皮裘的人在徘徊徜徉、流連忘返。緊接著又寫出了看花人的心境,此番看花的情趣與以前大不相同了。“由來”,道出了時間的久遠,對看花人來說,今日賞花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由來已久的事了。雍容華貴的牡丹一般開在暮春季節,在這風和日暖的日子里,看花人為什么還披著皮裘?為什么他此時的心境不如以往了呢?開首兩句留下懸念,激發讀者去探索、思考。
三、四句自嘆自解,揭示了原因。光陰荏苒。老之將至,倏忽間,華發早生,看花人已成了弱不禁風的老翁。觸景傷情,難怪他要發出“花是去年紅”的慨嘆。實際上,花還是象去年一樣紅,但是,“情由景生,景因情移”,面對凄涼的桑榆晚景,他自然憶起盛年觀花的時刻,傷嗟之下,自然景觀也為之變了顏色。這里運用了對比手法,用“今日”的白發對“去年”的紅花,開成強烈的反差,突出了看花人自傷遲暮、無可奈何的慨嘆。
五、六句從早晚兩個特定的時間上著筆,集中描繪了牡丹花的國色天香。清晨,叢叢牡丹,飽含露水;顆顆露珠,潤澤晶瑩、玲瓏剔透。映襯之下,牡丹花嬌艷欲滴。黃昏,清風習習,牡丹花誘人的芬芳融入晚風中,香韻裊裊,飄之不絕,令人心醉神搖。本來是露附花上,風吹香散,作者卻用一“隨”字,使花與露相映成趣,又寓意著牡丹的姿色將同露珠的生命一樣,不會長久。用一“逐”字,寫出了花香隨風飄散之情狀和詩人對花香消散的嘆惋之情。
尾聯是一詩之眼,寄寓了作者極深的感慨。看花人對花越是愛憐,就越為牡丹未來的命運擔憂。聯系自己華發早生、空余悲嘆的暮年景況,愛花之心與哀惋之情交織在一起,于是,他提醒牡丹:盛衰枯榮乃是一切事物都無法逃避的自然規律,到了凋零破殘的那一天,不要再為春華的幻滅黯然傷神。
從主觀愿望上看,作者是要試圖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盛衰枯榮,表現一種曠達的胸懷。但在客觀效果上,他并沒有曠達起來,這首詩的情調是低沉、哀惋的。它抒發了作者對青春難駐、華年遲暮的悵惘之情。
由看花引出身世之感,牽動惜花之情,最后升華為曠達淡泊的境界。這種層層深入的抒懷手法,有力地表達了詩人惜花傷懷之情。
上一篇:徐鉉《嚴相公宅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劉兼《再看光福寺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