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楊花》詠楊花詩鑒賞
齊己
暖景照悠悠,遮空勢漸稠。
乍如飛雪遠,未似落花休。
萬帶都門外,千株渭水頭。
紛紜知近夏,銷歇恐成秋。
軟著朝簪去,狂隨別騎游。
旆沖離館驛, 鶯撲澆宮樓。
江國晴愁對,池塘晚自浮。
虛窗縈筆雅,深院藉苔幽。
靜墮王孫酒,繁粘客子裘。
詠吟何潔白,根本屬風流。
向日還輕舉,因風更自由。
不堪思汴岸,千里到楊州。
同一種花草,不同經歷、不同地位的人,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你還不好說誰對誰錯。比如同是柳絮(或稱柳花,楊花),韓昌黎笑它“無才思”(《晚春》),薛校書嫌它是“無情物”,(《柳絮詠》)薛許昌可憐它“浮生失意”(《詠柳花》),而佛門弟子齊己卻在這首《楊花》詩中,十分羨慕它的“自由”。
詩的前四句以粗獷的筆力勾勒出楊花起飛時的博大氣勢。溫煦的陽光照在楊花上,曬干了楊花身上的露水,使它變得輕飄閑適;當春風吹來時,它們便飄然而起,遮天蓋地,而且來勢越來越洶,越來越猛?!罢顼w雪遠,”詩人沿用前人把楊花比作飛雪的比喻,句末綴以“遠”字。則突出表現了楊花經風吹之后呼呼遠逝的壯觀景象?!拔此坡浠ㄐ?,”既是奇妙的比喻,又是鮮明的對比。楊花漫天飄撒,似天女散花般奇麗壯觀,這是比喻;而楊花體輕,不象落花那樣落地即止,而又借助于風力,繼續向遠方飄去、這又是對比。詩人通過比較,寫出了楊花身微體輕的特點,從而奠定了這首詩的主旋律。
“萬帶都門外,千株渭水頭?!庇蓷罨▽懙搅鴺洌淮诉@漫天楊花乃來自渭水兩岸的隋堤楊柳。隋煬帝當年修運河時,從京都長安門外渭水之濱,沿岸修起大堤,栽了成千上萬的楊柳。春天來了,楊柳成蔭,萬帶千株,何等氣魄?!凹娂娭?,銷歇恐成秋?!睍r值春末夏初,渭水兩岸,那纖細柔軟的楊花從樹上紛紛飄落,它們一刻也不肯停歇地在廣闊天地里盡情翻飛,唯恐光陰荏苒,夏去秋來,無處落地生根。詩人運用擬人手法,給楊花以拼搏者的本性,仿佛這弱小的楊花,在它們短暫一生中,也在為自身的存在和自由而奮勇拼搏和競爭。
從第九句起,詩人聯用五組對偶句,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楊花紛飛于宇宙中的千姿百態。有時它們會軟綿綿地依附在行人的頭簪上到處游走,有時它們又會尾隨在騎兵后邊到處閑逛。有時它們如同旌旗邊上的垂帶一樣向館驛上空徐徐升起,有時它們又象黃鶯一樣環繞宮樓緩緩低飛。晴天白日里,它們飄抵江河縱橫的地方,也會愁眉不展,生怕弄濕了它們柔細的花絮,而一旦落入池塘,它們也會在水面,伴著燦爛晚霞自由自在地飄浮。有時它們也會乘著虛掩門窗,潛入書室,在筆硯之間縈繞,增添了書室內的典雅;有時它們又散亂落在深宅大院里,更顯出了小院的閑適和幽靜。有時它們竟會出其不意地跌落公子哥兒們的酒杯里,飽嘗酒肉美味,有時它們又會亂紛紛地粘在游客的衣襟上,侈望跟他們一塊去遨游名山大川。總之,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從地面到天空,從樹上到宮樓,從庭院到堂室,從早晨到晚上,甚至從酒杯到筆管,楊花都無處不去,無時不在。這天地六合之內,幾乎成了小小楊花任意飛翻,盡情馳騁的樂園。
詩的最后六句,著意贊美了楊花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吟詠何潔白”,巧用東晉詠絮才女謝道韞把柳絮比作白雪的典故,贊美楊花的品性如同白雪一樣純潔無瑕。“根本屬風流,”套用《南史·張緒傳》中“此柳風流可愛,似當年張緒”的句子,表現了詩人對楊花的喜愛。“根本”指的是柳樹,“風流”在這里是飄灑、放逸,不受拘束的意思。楊花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自由生活,就是因為它繼承了它的母體——柳樹放蕩不羈的天性,因而一經日曬,它就能飄然而舉;一經風吹,它們就可以在廣闊天地間自由飄飛。“不堪思汴岸,千里到楊州。”這兩句詩緊緊照應五、六兩句,借用隋煬帝千里到揚州尋歡作樂的舊例,說楊花一旦離開汴河兩岸的楊柳之后,就再也不想回到那里去了,很想以四海為家,四處飄蕩。“不堪”一詞暗含著詩人放浪形跡掩飾下的淡淡幽思。詩人何嘗不想安居樂業,但是報國無門,有志不能施展,因而也只好放浪于形骸之外,游蕩于江湖山岳之中了。
清人朱廷珍說:“必也詩中有我在焉,始可謂之真詩”(《筱園詩話》)。齊己這首詩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楊花,虛寫自我,做到了詩中有我。全篇二十四句詩就有十句詩運用擬人手法,既形象地表現了楊花潔白純正、自由飄灑的特點,又流露了詩人渴求自由的思想,希望能象楊花那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生活。齊己一生秉性耿直放浪,《唐才子傳》說他:“性放逸,不滯土木形骸,頗任琴樽之好。”性情放蕩不羈,不修邊幅,衣著破爛,形容枯稿,愛好琴瑟,嗜酒成癖,連佛門清規都不放在眼里。這種行為,在當時社會中,對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禮教無異是一種消極反抗。
上一篇:張喬《楊花落》詠楊花詩賞析
下一篇:薛凝波《水龍吟詠楊花,和蘇東坡韻》詠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