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棉雪歌》詠木棉花詩鑒賞
丘逢甲
南天珍木瑰奇絕,花作紅霞絮白雪;
文章萬丈見光焰,誰意飄零更高潔。
嶠南火維見雪稀, 忽飄釦砌沾羅衣;
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風絮競飛。
團似雪球散雪氣,海國遍尋遺種地;
炎天得此大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墜。
蘆花秋雪楊花春,入眼偏驚夏雪新;
旁人莫妄疑輕薄,此花肝膽原輪囷。
入時自作風流格,尚留清白人間說;
偶教痼疾起煙霞,劫火不妨燒雪魄。
奇花曾為吟春紅,長夏仍教住雪中;
英雄心性由來熱,待竟蒼生衣被功。
這是一首吟詠木棉的詩。木棉,落葉喬木,春天開花,花作深紅、金紅二色,遠望如火炬燃天,南越尉趙佗稱之為“烽火樹”,又“英雄樹”的別名,夏天花落絮成,稱為木棉,本詩即吟詠飛絮。因其潔白似雪,故稱棉雪。
“南天珍木瑰奇絕,花作紅霞絮白雪;文章萬丈見光焰,誰意飄零更高潔。”這四句是吟詠木棉開花和飛絮時的不同奇絕景象。意謂其花開時燦若紅霞,光焰萬丈,自有沖天氣勢;飛絮時也潔白似雪,漫天飄飛,更顯出高雅芳潔。
“嶠南火維見雪稀,忽飄釦砌沾羅衣;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風絮競飛。”這四句具體描寫木棉飛絮的景象。意謂南方很難得見到雪花,而今卻見棉絮有如白雪般到處飄落;在雨后初晴之際,棉絮一遇風吹便競相翻飛。嶠(jiao)南,嶺南,泛指五嶺以南地區。“火維”,原指南岳,韓愈《謁衡岳廟詩》云“火維地荒是妖怪”,詩后自注“衡岳南方火,故謂之火維。”此處也借指南方地區。“坼(che) ”,裂開;“苞全坼”指花房進裂,長絮裸露。“釦(kou)砌”,玉飾的臺階。“羅衣”,夏天穿著的衣服。
“團似雪球散雪氣,海國遍尋遺種地,炎天得此大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墜。”這四句贊嘆木棉飛絮的奇絕。前二句意謂棉絮或聚或散,到處飄落,播下種子。(作者自注:“每苞散作百十球,每球一子,落地即生。有飛越十里五里而生者。)后二句意謂,正因棉雪到處飄飛,這就呈現出只有在炎熱的南方才能看到的奇絕景象,夏日朗朗的晴空下竟能飛墜“雪花”。
“蘆花秋雪楊花春,入眼偏驚夏雪新;旁人莫妄疑輕薄,此花肝膽原輪囷。”這四句轉入對木棉品性的贊美,首先為木棉作了辨解。意謂春天的楊花和秋天的蘆花都飄飛似雪,而今又令人驚異地看到了夏天有木棉飛雪;請不要輕易懷疑漫天飄飛的棉雪缺少操守,這種花本有磊落深沉的品質。杜甫《絕句漫興》云:“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嘲諷柳絮桃花隨人作主,沒有堅定的操守。這里是惟恐旁人把木棉的飛絮,也看作和蘆花、楊花相似的凡俗花品。“輪囷(qun)”,屈曲貌。枚乘《七發》云:“中郁結而輪囷,根扶疏以分離。”“肝膽輪囷”,品格郁勃深沉。
“入時自作風流格,尚留清白人間說;偶教痼疾起煙霞,劫火不妨燒雪魄。”這幾句正面贊美木棉的品性。前二句意謂木棉開花之時自有風流格調,花落絮飛更將清白留在人間由人評說。于謙《石灰吟》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本詩化用于謙的詩句,并加了一個“說”字,與前面的“疑輕薄”相呼應,是說木棉不論開花還是飛絮,都會引起人們的贊嘆評說。后二句則是說棉雪燒成灰,可救治鴉片煙上癮者。詩人自注:“中鴉片煙毒者,燒棉絮存性,和茶子油飲之,立起。”
“奇花曾為吟春紅,長夏仍教住雪中;英雄心性由來熱,待竟蒼生衣被功。”這四句是贊美木棉的美好外形和美好心胸。前二句是說:我曾歌頌過木棉花在春天的一片火紅,更感謝在炎熱的夏天木棉的飛絮仍讓我生活在清涼的白雪之中。后二句是說:木棉樹生來心性火熱,決心完成為老百姓提供衣被的功業。這是由木棉的飛絮引發的聯想,并巧妙地借用了木棉的別稱。“英雄心性”既是說木棉具有英雄的心性,又等于是說“英雄樹的心性”。實際上,木棉的飛絮雖不能紡織,但其纖維質地柔軟,可填充枕頭和被褥。
詩人如此贊美木棉樹,實寄寓著自己的一腔壯志。他原藉廣東蕉嶺縣,但曾祖早已遷居臺灣,其家成為臺灣望族。中進士后,不樂仕途,返歸臺灣。甲午戰后,堅決反對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親自組織和率領臺灣義軍守土抗日,不支而敗,被迫內渡,在廣東講學多年。他終生不忘復土雪恥,造福百姓,支持維新變法,秘密加入同盟會,辛亥成功后出任國會議員,是近代著名的愛國志士,正因他有濟世救民的火熱心性,才能發現并贊美木棉的美好品格。《棉雪歌》既是對木棉的詠贊,也是他志士胸懷的生動寫照。
在藝術表現上,丘逢甲的詩圓熟自然,清新傳神,既有深厚功底,又能出語曉暢,此詩便鮮明地表現出這一特點。
上一篇:黃丹書《滿江紅木棉花》詠木棉花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