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唐朝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這首詩雖然沒有明確點明地點,但從養花的規模看,似乎是京城長安。
白居易在《買花》一詩中寫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由此看來,養牡丹花確實是長安人的風習。徐凝在《寄白司馬》一詩中寫道:“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爭遣江州白司馬,五年風景憶長安。”也寫了長安人爭看牡丹的盛況。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詩的第一句用了反問句式,從反面提出問題表示確定的意思。是啊,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之稱,在百花叢中,它最壯觀,最鮮艷,在城中各種花卉里,它獨占鰲頭,具有壓倒的優勢。這種反詰句起到強調的作用,對人們普遍喜愛牡丹花的事實做了不容置疑的肯定。“占斷”一詞,用得十分精當,恰切地寫出了牡丹花那種美艷、奇絕,壓倒群芳的氣質,點出了城中養牡丹花的規模。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是對牡丹花描寫的進一步升華。洛川神女即洛神。傳說伏羲氏的女兒宓妃溺死于洛水,成為洛水女神。詩人面對那一簇簇、一片片盛開的牡丹花,十分陶醉,不由得想到了傳說中的洛神,莫非是洛川神女的巧手安排,使得那嬌態萬千、異彩紛呈的牡丹花,勝過那絢爛的朝霞么! 詩人見花想到神女,這聯想看似突兀,其實十分自然。美女如花,這是古人常用的比喻。望著美麗的牡丹花,想到如牡丹一樣美麗的洛神,若非神女之手,人間怎能有如此美麗動人的牡丹花呢?正是這一“疑”,把牡丹花那恍如仙花一般的特點描繪出來,寥寥數字勝過千言萬語,由此可見詩人語言功力不凡。這樣的聯想,不是簡單的用典,而是自然融入詩中,毫無斧鑿的痕跡。
這首詩雖短小,但寫得很有特色,開頭一句“何人不愛牡丹花”,把對牡丹花喜愛之情直抒出來,如一聲號角、一支序曲,有先聲奪人的作用。接著層層深入地來描寫牡丹之美。“占斷”一句是從城中花多,說明人們喜愛牡丹花。末兩句運用典故比喻牡丹花不同凡響。全詩并無華麗的詞藻,讀來令人感到樸實、自然。
上一篇:李益《牡丹一作詠牡丹贈從兄正封》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張又新《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