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花底》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這是杜甫詠花詩中最為細膩的一首。
詩人在花底下,觀看著、欣賞著。前三聯從直接、間接兩個方面,又從自己、別人兩個角度,極力描寫花之美。
紫色的花蒂精心地、有力地包托著花蕊,黃色的花心高高地、明亮地映照著花朵。首聯從外入內,由局部到整體,分層次地描繪了一朵花的顏色、形態。萼包蕊,蕊(須即蕊)映花,深淺不同,冷暖有別,“扶”、“照”使花生氣勃勃,“千”、“萬”令詩人目不暇接。
忽然花下人懷疑是否下起了瀟瀟暮雨,怎么臉上落了晶瑩的水珠? 哦,原來是花朵上的水滾落下來。又為什么使人覺得身在艷艷朝霞之中,只見周圍一片絢麗萬道霞光?啊,原來是千萬朵花匯成花的海洋,織成花的云錦,爛熳如朝霞。第二聯從詩人賞花的感受,神情專注造成的錯覺,朝朝暮暮,晴晴雨雨,描繪了花的鮮艷、晶瑩。間接描寫補充直接刻畫,雖是錯覺卻加深花美的印象,手法多變,分外有趣。
第三聯也是間接描寫,不過轉換個角度。順著賞花入境,詩人癡迷的脈絡,寫得更深更遠……西晉時著名文學家潘岳,字安仁,曾為河陽令,在任多植桃李,號曰花縣。“恐是潘安縣”即借此而說。西晉人衛玠,自幼風神秀異,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后避亂移居建業(今江蘇南京),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堪留衛玠車”即借此而說。五句借潘安縣。寫花之多,大概來到了花縣,再承首聯花繁之意;六句借留衛玠車,寫花之美,花美才可吸引住衛玠。證其留車駐足欣賞,再承次聯花鮮之意。
以上三聯對偶句,對仗自然。有實有虛,邊看邊感,忽今忽古。充分地描寫了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朵、花海的“好顏色”。
第四聯,詩人從借古說今的思緒中折回,喜花之心化為惜花之情。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收束全詩,點明題旨。仇兆鰲說:“此讀詠花,有妍華易謝之感。”(《杜詩詳注》卷之十一)王嗣奭說:“乃公自況,而俱于結尾見意。花詩前四句極形容其好顏色,而承以‘莫委泥沙’,自比負高才而終見棄于世也。”(《杜臆》卷之五)是否自喻,不必深究。詩人揭示了一個更普遍更深刻的道理:美好的事物尤應珍惜。因為它更易逝去。詩的前六句喜花之心寫得越充分,后兩句惜花之情越深沉。
至于此詩所詠為何花? 有說梅,有說桃,我們認為沒必要說他單詠什么花了。
上一篇:徐鉉《山路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嚴惲《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