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為人,只求無愧于心
生活中,我們不少人常說“豈能盡遂人愿,但求無愧我心”,并且將這句話奉為座右銘,意思是,善良是做人之本,為善的初衷就是讓心安然。內心善良的人無論何時都能保持最初的做人原則,總是內心清澈澄明,自在坦蕩,這樣的靈魂是有趣的,也是我們敬仰的。
我們發現,一些人或許沒有令人稱道的外表和優雅的風韻,但卻同樣能擁有吸引人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就是無愧于心。無愧于心是我們內在精神的體現,它沒有具體的表現形式,而是我們對生命的一種實實在在的解釋。
程銘是一位醫生,開了家自己的診所,從讀書時代開始,他就將“無愧于心”視為自己的座右銘。當他走入社會后,他更是將此融入他的職業規劃中,并以此為他成為醫生的職業操守。
一天夜里,他的診所被小偷“光顧”了,而慌亂中,小偷不慎摔斷了大腿骨,想跑也跑不了。這時,程銘和助手從樓上下來,助手說:“打電話讓警察把他帶走吧!”
而程銘則拒絕,趕緊說:“不,在我的診所,病人不能這樣出去!”然后,他讓助手協同自己給小偷連夜做了手術,并打上石膏繃帶。所有治療工作完成后,程銘將小偷交給警察。
助手問:“他是來偷東西的,你干嘛還給他治療?”
而程銘回答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不管怎么樣,我要做到無愧于心。”
他告訴助手,小偷偷東西固然是盜賊,但從他受傷那刻開始,他就是一名病人了,醫生不給病人治病,算什么醫生呢?
程銘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他忠實地履行了一個醫生的職責,這件事反映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更是他無愧于心座右銘的真實體現。
做人無愧于心是我們在社會中展開人際交往的基石,令人回味、贊賞。凡事無愧于心的年輕人讓人信賴,讓人踏實,讓人熨帖,讓人感動。這樣的年輕人,可做朋友,亦可做知己。
若是美德能分為顯性和隱性,那無愧于心就具有隱性特征。其表現在做人上,就是要我們能寬厚待人、以誠示人、赤膽為人。無愧于心是我們步入社會后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待人之術,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的那份真誠,是陽關大道、人間正道的指南針,是我們性情中的真善美。
無愧于心的人往往在事業剛起步之時,就將名節看作是泰山,將信義看作是準繩,將忠誠看作是標志,有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氣魄,有著“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坦蕩,他們以“豈能盡遂人愿,但求無愧我心”為座右銘來鞭策自己,堂堂正正做人。無愧于心的人不會算計、欺騙和出賣朋友,與這樣的人打交道,如在籠罩著白茫茫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讓人感覺寧靜溫馨。
的確,學做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成為一個靈魂純凈的人,無愧于心是一個基本要求。曾有人說,世界上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做事無愧于心不代表我們懦弱、無能,而是一種做人的氣度、雅量。只有虛偽、做作的人才會使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缺少融洽,缺少和諧,缺少坦誠與真愛。
普林斯頓大學校友、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2010年學士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我聽過一個有關吸煙的廣告。我記不得細節了,但是廣告大意是說,每吸一口香煙會減少幾分鐘的壽命,大概是兩分鐘。無論如何,我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我估測了祖母每天要吸幾支香煙,每支香煙要吸幾口等等,然后心滿意足地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數字。接著,我拍了拍祖母的肩膀,然后驕傲地宣稱,‘每吸兩分鐘的煙,你就少活九年!’”
“我清晰地記得接下來發生了什么,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著小聰明和算術技巧能贏得掌聲,但那并沒有發生。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來。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開車,他把車停在了路邊,走下車來,打開了我的車門,等著我跟他下車。我惹麻煩了嗎?我的祖父是一個智慧而安靜的人。他從來沒有對我說過嚴厲的話,難道這會是第一次?還是他會讓我回到車上跟祖母道歉?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狀況,因而也無從知曉會有什么后果發生。我們在車旁停下來。祖父注視著我,沉默片刻,然后輕輕地、平靜地說:‘杰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
對此,杰夫·貝索斯說:“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則頗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會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你的智慧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這并不需要你做出選擇。但恰恰是因為這樣,人們在選擇善良時往往會故作聰明,從而讓善良變了味道。
善良與智慧必須兩者兼具,沒有智慧的善良一旦成為習慣,那么最終受到傷害的只能是自己,而且付出越多,受到的傷害就越多。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堅持善良的本心,不過假如這種善良過度了,碾壓了聰明,那就變成了缺點,成為了軟弱。
上一篇:善打交道,才會得到更多機遇
下一篇:因人而異,找到屬于你的減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