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是對夢想的沉淀
我們每天都得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它們往往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同時做很多事,就如一個人無法騎兩匹馬一樣,選擇這匹,就要舍棄那匹。
心智成熟的人會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專心致志地做好。就像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所指出的那樣,“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
一個年輕人非常苦惱地對昆蟲學家法布爾說:“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時間都花在我愛好的事業(yè)上,結果卻沒什么收效。”
法布爾贊許地說:“這么說,你是一位獻身科學的年輕人了。”
這位年輕人說:“是的!而且,我不但愛好科學,還愛好文學,對音樂和美術也很感興趣。”
這時,只見法布爾從口袋里掏出一面放大鏡說:“想成功嗎?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這面放大鏡一樣!”
伊格諾蒂烏斯·勞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領域內(nèi)都付出努力,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會一事無成。
專注于目標,專注于要務,專注于最能給你帶來價值的事。
在一個班級的課堂上,老師在給學生講故事:有三只獵狗同時追趕一只土撥鼠,走投無路的土撥鼠鉆進了一個只有一個出口的樹洞。不一會兒,從樹洞里竄出來一只兔子飛快地向前跑去,不一會兒,奔跑的兔子又爬上了另一棵大樹。但是,兔子在樹上沒站穩(wěn),摔了下來,砸暈了正在仰頭看它的三只獵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脫了。
故事講完了,老師問:“這個故事有什么問題嗎?”
“兔子不會爬樹。”
“一只兔子無法砸暈三只獵狗。”
“還有呢?”老師繼續(xù)問。
直到學生再也找不出問題了,老師才說:“有一個關鍵的問題,你們誰都沒有提到,那就是土撥鼠到哪里去了。”
學生們只注意到了兔子的出現(xiàn),卻全然忘了獵狗要抓的是土撥鼠。兔子的突然冒出,把學生的思路打亂了,土撥鼠竟在大家的頭腦中消失了。
故事中,獵狗的心智顯然都算不上成熟,他們不夠專注,都忘記了一開始的目標。要知道,目標可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引導我們努力的方向。但是,如果你中途把目標丟了,那你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如果你把目標轉移了,那么,你努力的方向也就改變了。那樣,你最終也無法走向成功。那么,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是否表現(xiàn)得足夠成熟,足夠專注呢?
生活中的許多失敗者并不是不努力,他們幾乎都是在多個行業(yè)中艱苦地奮斗過的。只是他們沒有專注于一個目標而已,如果他們的努力能集中在一個方向上,也許,他們能獲得比當下要大得多的成功。
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曾鋼與其他的同齡人一樣,有著年輕人所特有的積極進取心。他不僅工作能力強,而且個人素質(zhì)也很高。周圍的同學和同事都認為,他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人。
但是,10年后,曾鋼卻始終沒有什么突出的成就,這讓他的同學、同事都感到費解。其實,曾鋼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可以說,在這10年中,他一直在努力。他制定過許多人生目標,每天從早到晚,不是忙著考托福就是考注冊會計師,或者想著是不是應該出國,要么就認為自己開公司創(chuàng)業(yè)更好。只是,他從來沒有從自身實際出發(fā),認準一個目標堅持干下去。結果,10年的時間,他干了很多事情,卻一事無成。最終,在忙忙碌碌中,年輕人所特有的那股沖勁和激情也消失殆盡。
10年過去了,他周圍那些看似“愚鈍”的同齡“老黃牛”,有很多被公司重用,成了企業(yè)的高層領導;有些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有幾個出國發(fā)展了。而他的諸多夢想都沒有開花,對此,他除了抱怨社會不公平之外,似乎沒有別的收獲。
一個人不斷地轉換工作目標,這個過程中的損失是相當大的。多年來積累的資歷、職位、經(jīng)驗和人際關系網(wǎng)絡等都有可能被浪費。而且,人都是有行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齡,經(jīng)驗增長了許多,銳氣卻也消磨了不少,這是一種資源損失,從而使很多人缺乏面對新挑戰(zhàn)的勇氣和決心。
總的來說,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專注的重要性,他們專注于一個目標,并為之努力,從而能夠很快實現(xiàn)目標。相對地,目標過多、朝三暮四是浮躁、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試問,一個這樣的人如何能夠有所成就呢?
上一篇:不能只看表面,要善于觀察本質(zhì)
下一篇:丟棄自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