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對了,學習就對了
對于學習和讀書,很多孩子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以自己沒有學習的天賦、不擅長學習作為托詞,不愿意繼續在學習上努力付出。甚至有些父母也會給孩子貼上“不是學習那塊料”的標簽,從而使得孩子面對學習根本不愿意努力進取,甚至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態度。實際上,新生命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先天的條件相差無幾,他們之所以有的能夠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有的卻在成長過程中總是非常迷惘和無奈,完全是因為他們不能把握好自己,也無法對于學習表現出杰出的狀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重要的在于我們要掌握學習的正確的方法,因為只有方法對了,學習效果才能立竿見影,也只有方法對了,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父母千萬不要再說孩子不是學習的材料,因為,若父母總是這么說,孩子就會對父母的話信以為真,甚至把父母對于他們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以致失去信心,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到非常迷惘,也沒有動力。同時,孩子也要對于自己有正確的認知,所謂正確的認知就是客觀公正的認知,唯有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夠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外部的情況,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努力。否則,如果總是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孩子們就會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不知道應該對于學習采取怎樣的方式,更無法端正學習的態度。
古人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驚喜固然是人人都愿意得到的,但是要想獲得這樣的驚喜并非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這樣才能在情況變得糟糕的時候,更加全力以赴,做好該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堅持,決不放棄。其實,學習是急不來的事情,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要放下功利心,懷著平常心,努力爭取做到最好。這樣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面對人生,才能全力以赴地經營好人生,讓人生有更加快速的成長和發展。否則,如果因為一點小小的坎坷與挫折就忙不迭地選擇放棄,則未來在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的時候,如何能夠做到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絕不畏懼和退縮呢?
在心理學上,一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隨著不斷的積累和進步,他的表現一定會越來越好。反之,如果一個人做事情總是三心二意,前一刻還在努力用心地去做,后一刻就因為畏縮和膽怯而停止行動,則前面付出的努力也很有可能打了水漂,根本不會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中從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每個人要想有所收獲就必須堅持努力,絕不喊冤叫屈,絕不輕易放棄。成功沒有捷徑,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努力和堅持之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絕不畏縮和退卻,始終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努力進取。
上一篇:放松身心,體味美好生活
下一篇:無憂無懼,才能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