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避免“成功焦慮”
鳳姐曾一度在網(wǎng)絡(luò)上被炒得火熱,她原本是個普通人,卻為了成名和某種意義上的成功,甘愿放棄尊嚴(yán),故意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笑料,雖說人是出名了,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她的真實想法和內(nèi)心?“鳳姐”現(xiàn)象其實是基于狹隘的成功標(biāo)準(zhǔn)而產(chǎn)生的一種身為普通人,為了獲得成功而刻意往上爬,甚至不惜丑化自己的社會現(xiàn)象。
這類人很明顯伴有“成功焦慮”的心理癥狀,由于心理上具有“被社會邊緣化”的危機感,所以急欲得到社會的認可,異常渴望成功。
如今,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甚囂塵上,有很多“不正之風(fēng)”彌漫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浮躁風(fēng)氣越來越盛行,挾裹著人們的心靈。大家都擠破頭地想要成功,唯恐無法出名,都顯得那么迫不及待,卻又那么狹隘與偏執(zhí)。事實上,成功又豈是有捷徑和后門可走的?
朱買臣是漢武帝時期頗具傳奇色彩的一個人,他出生于貧寒之家,被生活所迫只得每天依靠打柴賣薪來生活,直到成了親也仍然生活拮據(jù)。
但朱買臣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他心氣兒很高,心中有著很大的抱負,為了實現(xiàn)治理國家的理想,從小就堅持讀書。他上不起私塾,只好自學(xué),自己想辦法買書來讀,借書來讀。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讀書的機會,除了干活,他都在讀書,“我希望終有一天能遇到賞識我的人,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時,他一邊背著柴捆往回走,一邊高聲誦讀。可惜,他還是沒能搏到一丁點功名,后來年紀(jì)大了,周圍非議他的人越來越多,連他的妻子也看不起他,罵道:“你也太不切實際了,只知道死讀書,將來哪里會有什么大出息!”
妻子要和他分道揚鑣,朱買臣勸她說:“你得相信我,將來我肯定會時來運轉(zhuǎn)的,只要再耐心地等一等!到時你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可是妻子早就對他沒有了信心,說道:“你這種人只會每天做白日夢,是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的!”
朱買臣就這樣成了孤家寡人,到了五十歲連個做飯的女人都沒留下,“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如果換了一個人,不上吊也跳崖去了,至少會深受打擊抑郁不已。但他依然每天砍柴,堅持讀書,仍舊一邊背著柴捆一邊高聲誦讀,堅持不懈,無論走到哪里都不忘誦讀經(jīng)典。
過了幾年,朱買臣作為士卒負責(zé)押運重車去長安,可是卻因為遲遲交不了差,沒有辦法盡快回家,路上帶的糧食也吃完了,他不得已只好沿街乞討。
但即使如此,他還是不忘高聲誦讀經(jīng)典,這是他一直堅持的習(xí)慣。這天也該他運氣來了,一位外出辦事的同鄉(xiāng)嚴(yán)助聽到了他的誦讀聲,就拉他到酒館吃飯喝酒。嚴(yán)助在當(dāng)時是已經(jīng)得志的學(xué)者,在武帝殿前混了個文學(xué)侍臣當(dāng),過得不錯。
朱買臣認識了他很高興,“哎呀,老兄!我總算他鄉(xiāng)遇知音了,真是與你相見恨晚哪!”兩人談得非常投機,也都認為對方是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
嚴(yán)助覺得朱買臣的確是個人才,就找了個好機會向漢武帝推薦了朱買臣,對漢武帝說:“此人對《春秋》、《楚辭》有獨到的見解,造詣很高。”漢武帝很快便封他做了中大夫。
漢武帝后來打算鞏固北部邊防,想要修筑朔方郡,但大臣公孫弘認為此舉太勞民傷財,所以不支持他的想法。為了支持漢武帝,朱買臣抓住這次機會,展露出他過人的雄辯才能,闡述了這件事能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十大好處,駁倒了公孫弘。
等到東越王在浙南、閩北造反的事情發(fā)生時,朱買臣又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機會。鑒于當(dāng)時事發(fā)突然,朝廷沒有應(yīng)對良策,朱買臣立刻上了一封千言奏疏,闡明了自己的征戰(zhàn)策略。漢武帝看了以后龍顏大悅,連忙把他召入宮中,詳談一夜。漢武帝認同了朱買臣的主張,當(dāng)即任命他為會稽太守,全力負責(zé)討伐東越一事,朱買臣便率兵渡海南征,結(jié)果成功平定叛亂,官拜主爵都尉、丞相長史。
朱買臣五十多歲了才現(xiàn)崢嶸,人們除了驚嘆更多的是欽羨,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努力了多少年,也忽略了他磨礪的那五十年。人們常常抱怨天道不公、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其實,那都是因為他們還不足以引人注目,還沒有磨礪成錐子的緣故呀!
啟示
要想成就事業(yè)、脫穎而出就不能只是臨淵羨魚、怨天尤人。與其唉聲嘆氣、焦慮成疾,還不如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和努力,百折不撓地磨煉自己。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以下道理是應(yīng)當(dāng)牢記的。
第一,人生的趣味并不在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奮斗的歷程,如果我們長期被“成功”的枷鎖控制,只想享受成功的果實,卻不肯付出踏實的努力,不愿揮灑汗水,不愿使用智慧,就只能一直焦慮和失望下去。
第二,認真想一想,“成功”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什么樣的“成功”才是自己需要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然就不會過于焦慮了。社會要進步需要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角色為之奉獻青春,有的人可能是主角,有的人則只能是配角,但我們要明白,任何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當(dāng)我們還沒有做主角時,并不用羨慕主角的風(fēng)光,因為每個人最適合的角色就是自己,做好該做的事,安心積累經(jīng)驗,等待時機,火候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第三,正確認識“成功”的定義。雖然社會上對于“成功”人士有較為統(tǒng)一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但這些標(biāo)準(zhǔn)并不是金科玉律。人是否成功,更多地取決于我們自身的內(nèi)在感受。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這都不奇怪,如果我們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取得不小的進展,就算掙不到大錢,沒有出名,也是一種成功。能從成功中獲得足夠的尊嚴(yán)和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趕快放下偏頗的觀念,從“成功焦慮癥”中走出來吧!
上一篇:遠離悲傷
下一篇:順其自然,積累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