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負面情緒可以升華
大文豪歌德在成名之前曾有過絕望的痛苦,他在年輕時曾遭遇失戀,當時感覺自己痛不欲生,好幾次都想要自殺。但他最終并沒有自殺,而是把痛苦轉(zhuǎn)化為了寫作的動力,將這種感情經(jīng)歷當作素材,利用在破滅的愛情中得到的寶貴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中國歷史上的文王、孔夫子、屈原、左丘、孫子、韓非、司馬遷等人都是在絕境之中獲得了重生,升華了負面情緒,從而拯救了自己,成為了真正的強者。
其實,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可以得到升華與轉(zhuǎn)化的,只要我們敢于承認它們的存在,就能成功說服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并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
上個世紀末,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拍賣下一艘船,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件奇怪的事,不明白這家公司的意圖。因為這艘船自從下水以來,曾在大西洋上遭遇了138次冰山、116次觸礁、13次火災(zāi)、207次風暴,它破損不堪,但幸運的是沒有沉沒。
這艘船已經(jīng)沒有什么價值了,勞埃德保險公司卻愿意買下它,不是為了別的,只是覺得它的經(jīng)歷太過不可思議,所以決定把它買回來捐給國家,存放在博物館里。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艘船在將來能夠名揚天下。
某天,有位律師剛剛打輸了一場官司,他的委托人因為這件事自殺了,他心里為此十分內(nèi)疚,產(chǎn)生了負罪感,所以出來旅行散心。他無意中來到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了這艘破損的船,深受觸動,同時靈光一閃:“為什么不讓更多的人知道這艘船的經(jīng)歷,讓他們來參觀,并由此獲得力量呢?”
他說干就干,搜集了這艘船的所有歷史資料,拍下了這艘船的照片,將這兩樣?xùn)|西放在了自己的律師事務(wù)所里。每當有人請他辯護時,無論結(jié)果如何,他都會先建議委托人去看看這艘船。許多人看過這艘船之后,對生活的態(tài)度變得樂觀了,對他說道:“我覺得現(xiàn)在的自己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的困境了。”
這使得他律師事務(wù)所的生意越來越好,而這艘船也隨之出名了,現(xiàn)在,這艘船依然陳放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里。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觸礁的,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但這艘船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挫折并不可怕,在挫折與傷害之下如果還能百折不撓地堅持住,我們的人生也能像這艘船一樣,永不沉沒。
一行禪師是位得道僧人,他曾經(jīng)于上個世紀在美國呼吁停止越戰(zhàn),希望這場戰(zhàn)爭不要再繼續(xù)下去,當時,有一位男士在臺下對他喊道:“噢,法師,你最好還是回到自己的祖國去吧!你怎么不在那里阻止美國對你自己國家的侵略,你站在這里是徒勞的,一點用也沒有!”
一行禪師立刻反駁他說:“這位先生,在你眼里,不少戰(zhàn)爭的根源都來自于現(xiàn)在的這個國家,這正是我要來這里的原因。美國之所以發(fā)動戰(zhàn)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太極端了,以為用武力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實際上,動用武力只會使雙方付出更多的代價和犧牲。而我既不愿意看到越南人死亡,也不希望美國大兵死亡啊。”
一行禪師在這之后還做了很多事情,積極倡導(dǎo)和平運動,但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卻被放逐,無法回到祖國越南。他后來帶著徒弟在法國建立了一所道場,收到了不少來自各國難民的信件。有一封信是船上的難民寄來的,講述了一件慘事:“當時在船上有很多少女被海盜強暴,其中,有一名十二歲的少女因為被泰國海盜強暴而跳海自盡了。”
禪師看了信之后非常痛苦,心里悲憤難平。
但等他冷靜下來之后,就慢慢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對弟子們說道:“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些事時,真的憤怒極了,對海盜的行為感到無比憎恨!讓我站在少女這一邊伸張正義很容易,我愿意拿把槍干掉海盜。但是,如果站在海盜這一邊思考問題就很難了,設(shè)想一下,假如我們自己也是生活在海盜村的人,被海盜們養(yǎng)大,難道就不會成為一個海盜嗎?暹羅灣岸邊每天都有嬰兒降生,他們進行著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但如果大家都只是聲討、消滅他們而不去做其他的事情,不拯救那些嬰兒,二十年后還將出現(xiàn)多少海盜?”
一行禪師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了升華,這是一種“轉(zhuǎn)化”的藝術(shù),能夠把內(nèi)心負面的情緒轉(zhuǎn)化成正面的能量。然而,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需要人們在有能力面對事實時具有那種絕對客觀和冷靜的態(tài)度。
啟示
沒有人愿意遭遇困難與挫折,但這不是我們祈禱就能實現(xiàn)的愿望,終究會有一些人或事帶給我們心理上的壓抑和焦慮。當負面情緒大面積爆發(fā)時,我們必須進行心理自救,把這種情緒升華為一種進步的力量,使它朝著對己、對人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如此,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時,心理的壓抑和焦慮就會消失了。在痛苦面前一味頹唐絕望是無濟于事的,如果你一怒之下做出反社會的報復(fù)行為,那更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化挫折、痛苦為動力才是正確的方法,正如釋迦牟尼圓寂時所說的“當自求解脫,切勿求助他人”,一個人雖然不需要拒絕他人的幫助,但最重要的是,要從心理困境中奮起,學(xué)會自我救贖。
上一篇:讓自己忙起來,擺脫痛苦抑郁
下一篇:身體語言中的情緒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