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即景
〔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明月將上。
微露銀光。
看哪,一輪滿月
已經在空中浮蕩。
這想必是
上帝在上
用一把神廟的銀勺
撈星星熬的魚湯。
(飛白譯,選自《馬雅可夫斯基詩選》)
【賞析】
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是以強烈、鮮明的政治思想性出眾的。他創造的“馬雅可夫斯基詩體”(俗稱“樓梯詩”),也影響著我國的現代詩人。賀敬之、郭小川等著名詩人都曾借鑒他的詩體,寫出一批優秀的政治抒情詩。但是,如果以為馬雅可夫斯基的詩,都是“政治宣言書”,那就失之偏頗了。從《月夜即景》就可以看出他詩作柔美的一面。
“即景”,即隨意而寫。這類詩,篇幅一般短小。
開篇四句,是從“明月將上”寫至滿月“在空中浮蕩”。詩人對月色的描寫精確。初升的月亮是“微露銀光”,高高升起的月亮是“滿月”,還“在空中浮蕩”。
詩人的想象力很豐富。后四句,“這想必是”是神來之筆;“上帝”“用一把神廟的銀勺/撈星星熬的魚湯”,如此寫月亮,在別人的詩作中是沒有出現過的。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的想象力是詩人的創造力所在;或換言之,詩人的創造力,很大程度表現在想象力上。想象要神奇,也要合理。把月亮想象為“銀勺”,既出新,也符合月亮特有的形象。
一個出色的詩人,必能駕馭多種題材,有幾副筆墨。《月夜即景》可讓我們看到馬雅可夫斯基多方面的詩才。
(陳紹偉)
上一篇:〔蘇聯〕阿赫瑪托娃《回聲》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西班牙〕克魯斯《萬物的答復》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