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
〔蘇聯〕阿赫瑪托娃
通向往事的道路早已湮沒,其實如今
我還有什么必要去探索往事的殘痕?
那邊是什么?是沾有血跡的石板,
是進入墓穴的欄門,
或者是至今不肯沉寂的回聲,
縱然我一再央求,它就是不聽……
這回聲跟我心中的思潮一樣,
怎么也不肯安靜。
(戴驄譯,選自《孤獨的玫瑰》)
【賞析】
這“回聲”不是物理現象的回聲,而是人生道路的回聲。
詩人的生活道路很不平坦。我們無意責備她對俄國十月革命的異議,但她確實造成了自身的局限。阿赫瑪托娃的思想觀念很矛盾,她發表過不合時宜的作品,但當祖國面臨危亡時,又用詩來號召人們保衛俄羅斯!
我們應把《回聲》當作一面時代的鏡子來研讀。此詩寫于1960年,這時詩人已恢復名譽,《回聲》是她對往事的觀照。
第一、二行是總起,詩人問道:“我還有什么必要去探索往事的殘痕?”詩人是不想再記著那“殘痕”的,但是那“殘痕”畢竟深深地烙下了,接著詩人用幾行詩寫“那邊是什么”,將“殘痕”具體化。
“這回聲跟我心中的思潮一樣,/怎么也不肯安靜。”這里“不肯安靜”的“思潮”是什么,我們只有把握了第一、二行詩,才好把握全詩的立意。既然“通向往事的道路早已湮沒”,“往事”已不復存在,不必再去追究。用我們的語言來表述,是“一切向前看”吧。全詩給人的啟迪是,要從時代、社會及個人三方面來反思,使得“通向往事的道路”不再重現,讓一切“殘痕”,永遠“湮沒”!
這首詩的語言自然流暢,沒有夸飾,沒有造作,直白樸質而有韻味。
(陳紹偉)
上一篇:〔蘇聯〕茨維塔耶娃《松明》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蘇聯〕馬雅可夫斯基《月夜即景》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