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島崎藤村·秋風之歌——秋風靡芒草,寂寞透山村?!方浀湓娢馁p析
躡足而至的秋風,
從西面海上吹起。
蹁躚舒卷的白云,
曼舞著飛向天際。
暮云在高空掛起帷幔,
桐梢撥響金秋的琴弦。
當聽到這悅耳的音響,
就知曉秋風已經來臨。
黃昏,在西風中徐徐降臨,
清晨,秋葉蹁蹁飄入窗欞。
黎明,秋風款款向你走近,
日暮,又向鶉巢匆匆隱遁。
放眼迤邐的青山峻嶺,
早已染上金黃的色澤;
秋風翻動著片片霜葉,
在明鏡般的天空逡巡。
當你揚起每一片秋葉,
啊,西風,你有多么清爽宜人;
當你點燃每一片紅楓,
啊,秋風,你又多么寂苦凄清!
你好似傳教的婆羅門,
足跡遍布于天涯海角。
啊, 落葉駕起了秋風,
輕飏翻飛,乘風飄去。
宛如破曉振翅的雄鷹,
朝夕翱翔在廣袤天庭。
呼嘯勁吹的陣陣秋風,
剛健的翅膀發出厲聲。
當令人敬畏的西風之靈,
把漫山的落葉一掃而盡;
當凄涼哀婉的秋風之手,
使那百花千樹紛紛凋零。
即使人們揮舞的利劍,
也遠遠不及你的犀利;
即使搖鼓起讒世饒舌,
那聲音不過頓然消失。
呵,犀利猛烈的秋風喲!
征服了崴嵬高山和原野,
你永遠也不會停止呼嘯,
直到世界變得荒頹蕭疏。
置身于廣大的天地之甕,
秋陽顯得多么蒼白無力;
與落葉共命運的秋風啊,
你的行蹤又有誰人問津?
(武繼平 擇)
這首《秋風之歌》是島崎藤村 作品中的名篇。日本現代最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已故的吉田精一博士曾經對這首詩給予過很高的評價,并指出這首作品是島崎藤村“名作之上乘”。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它以擬人手法,歌頌了現代日本社會中自我覺醒,并號召庶民百姓追求自由民主博愛的進步知識分子先覺者形象,贊美了他們那種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求索精神。
在這首詩里,詩人首先以一首古典和歌作為作品的副題,短短十個字,勾勒出寂寥倦怠,沉悶蕭瑟的社會背景。這種以畫面形式將背景場面直接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手法,造成了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強烈藝術效果。讀者可沿著這段近乎透明的引子,一步一步走近詩歌的主題。這一節里,詩人于筆下首先表現的是在遼闊浩瀚的大海、藍天白云構成的視覺空間秋風自由馳騁,奔放灑脫的姿態。這一節描繪得飄逸自如,筆觸與擬人化的秋風的翩翩自由姿態不勝吻合。接著寫秋風撥響藍天白云下高大的桐梢,發出悅耳動聽的音響,這又給人以聽覺上的愉悅。這一段悠揚起情,如畫如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烘托出一個和諧自由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愜意氣氛。
風臨樹梢,金葉紛揚,婆娑有情,一葉知秋。詩人在此以點滴筆墨把秋意寫得酣暢淋漓。然而,秋天來臨,花凋葉敗, 自然褪去了它昔日美麗的顏色。風兒失去了昔日的紅花綠葉伴侶,在廣袤的天宇踽踽獨行。它顯得多么孤獨!多么凄清!在這首詩中,詩人對孤獨的秋風,又持怎樣的態度呢?詩人的奇特的想象將秋風喻為傳教布道走遍天涯海角的婆羅門,喻為蒼天中凌空展翅的雄鷹。詩人的鮮明態度是顯而易見的。他寄理想于秋風,謳歌了它孤傲的性格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這首詩的前八節里詩人的筆飽蘸濃墨,對秋風的性格進行了細致的刻畫,但一轉入第九小節,詩人筆鋒陡轉,變成寫世人與秋風的力量對比。理想中的形象是高大的時代總是在變遷。此一時彼一時一切終將成為過眼煙云,成為歷史。秋風卻具有難以令人置信的頑強生命力,盡管孤寂,但從不會停止呼嘯,從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相比之下,世俗凡人顯得多么渾渾噩噩,庸碌無為,顯得多么渺小可悲。
然而,這首詩的最后一節卻流露出一種哀傷的情緒。這種在謳歌秋天,贊美黎明,頌揚自由與愛情的同時伴隨著的感傷,正說明詩人島崎藤村這一類自由民主思想的先覺者處在明治專制社會中的不幸境遇,說明了他們的追求不為絕對主義專制下的封建愚昧、麻木不仁的庶民百姓所理解的痛苦。正是這種不理解,才使得他們感到孤獨,感到希望渺茫。這種發自肺腑的悲哀,表現出當時整個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意識感化的進步知識分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武繼平)
上一篇:〔日本〕鲇川信夫《神的士兵》賞析
下一篇:〔蘇聯〕西蒙諾夫《等著我吧……——獻給B.C.》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