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諾夫戈羅德王公伊戈爾為消除外患,在沒有告知基輔大公的情況下,便同自己的幾個親屬一起召集軍隊,擅自遠征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由于雙方力量懸殊,伊戈爾慘遭失敗,淪為階下囚,波洛夫人乘勝侵襲了俄羅斯國土?;o大公在得知伊戈爾兵敗后,一方面譴責他孤軍遠征的輕率行動,另一方面號召王公們停止內訌、保衛國土。伊戈爾的失敗也震驚了俄羅斯大地,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山川日月都為伊戈爾分擔憂愁。當伊戈爾的妻子雅羅斯拉夫娜在哭訴中渴望丈夫回國時,大自然給了伊戈爾力量,使他逃出波洛夫人的囚禁,重歸故土。
【作品選錄】
那是發生于往昔的戰斗和遠征中。
但像這樣的戰斗卻還不曾聽說!
從清早到夜晚,
從夜晚到天明,
利箭紛飛著,
馬刀在頭盔上鏗鏗地砍,
鋼矛喀嚓喀嚓破裂著
在那不知名的原野,
在波洛夫的土地中間。
馬蹄下的黑土中撒滿了尸骨,
浸透了鮮血:
憂愁的苗芽已在俄羅斯國土上長出。
黎明前,從遠方
那是什么在朝我的耳邊叫囂,
那是什么在朝我的耳旁鳴響?
伊戈爾在召回自己的軍隊,
因為他疼惜親愛的兄弟符塞伏洛德。
廝殺了一天,
又一天;
而在第三天的晌午,伊戈爾的軍旗紛紛倒落。
這時弟兄二人在急湍的卡雅拉河岸分了手;
這時血酒不夠了,
這時勇敢的俄羅斯人結束了他們的酒宴:
他們讓親家們痛飲,而自己
卻為俄羅斯國家犧牲了。
青草同情地低下頭來,
而樹木悲凄地垂向地面。
要知道,弟兄們,憂郁的時代來到了,
荒漠已經把軍隊掩蓋。
屈辱在達日吉鮑格子孫的軍隊中站起來,
像一位少女,她踏上了特羅揚的國土,
用自己的天鵝的翅翼在頓河旁邊的
藍色的海上拍擊;
水花四濺,她在排遣著大量的時光。
王公們抗擊邪惡人的斗爭停止了,
因為弟兄對弟兄說道:
“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font>
關于小的事情
王公們就說“這是大的”,
于是他們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叛亂。
而那邪惡的人便節節勝利地、從四面八方
侵入俄羅斯的國土。
啊,那毆打鳥兒的蒼鷹飛遠了——飛向迢遙的海濱!
伊戈爾的勇敢的軍隊再也不會蘇醒!
卡爾娜和熱麗亞對那犧牲的軍隊大聲呼喚著,
用火角散布著熊熊的焰柱
在俄羅斯的國土上奔駐著。
俄羅斯的婦女們一面哭泣,一面悲訴:
“我們怎么想也想不來、
怎么盼也盼不到、
怎么瞧也瞧不見
自己的那些親人,
而我們手里就沒有積攢下寸金分銀。”
弟兄們,基輔悲傷地呻吟起來,
而車爾尼戈夫也在沮喪地吟嘆了。
憂愁在俄羅斯國土上泛濫;
大量的悲哀在俄羅斯國土上奔流。
王公們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叛亂,
而那邪惡的人,
節節勝利地侵襲著俄羅斯國土,
并且要征斂每戶一張松鼠皮的貢賦。
因為那兩個勇敢的斯維雅托斯拉維奇,
伊戈爾和符塞伏洛德,
已經以自己的不睦喚醒了詭譎的陰謀,
而他們的父親——
威武的基輔大公原已以自己的威嚴
將這論調的陰謀粉碎
他用自己的雄師
和鋼劍把波洛夫人擊潰,
攻入了他們的疆土,
踏破了丘陵和山谷,
攪渾了江河和湖泊,
填干了激流和沼澤。
像一陣旋風,把邪惡的柯比雅克
從海灣、從波洛夫人那鋼鐵般的
大軍中攫奪過來:
于是柯比雅克倒斃在基輔城、
在斯維雅托斯拉夫的武士殿。
這時德意志人和威尼斯人,
這時希臘人和捷克人
都在把斯維雅托斯拉夫歌頌,
都在譴責伊戈爾公,
他把財帛沉溺在波洛夫的卡雅拉河的河底——
向里邊傾倒了俄羅斯的黃金。
這時,伊戈爾公翻下金色的馬鞍,
踏上奴隸的馬鐙。
城壘在垂頭喪氣,
而歡樂都已匿跡消蹤。
(魏荒弩 譯)
注釋:
指波洛夫人,伊戈爾的兒子符拉季米爾被俘后,娶了波洛夫人康恰克的女兒為妻。
民間文學中的號泣女神和哭喪女神。
【賞析】
《伊戈爾遠征記》是12世紀俄羅斯的文學作品,約成書于1185年5月至1187年10月之間。這部描寫抵御外敵侵略的詩篇,不僅是古代俄羅斯文學中最卓越的成就,而且與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英國的《貝奧武甫》等一起,成了中世紀英雄史詩的代表作品,以其愛國主義的熱忱和高度的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占有一席之地。
《伊戈爾遠征記》成書的年代,正值古代俄羅斯封建割據的時候,分裂成許多公國,彼此不和,相互爭權奪利,同時又經常受到游牧民族如波洛夫人的侵擾,史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全詩除序詩和尾聲外,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諾夫戈羅德王公伊戈爾在沒有同別的王公商議,也沒有告知基輔大公的情況下,便同自己的幾個親屬一起召集軍隊,擅自向波洛夫人進軍,由于力量單薄而失敗(我們所選的詩歌,便是出自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寫作為諸侯之長的基輔大公在得知伊戈爾失敗后所發出的號召諸王公停止內訌、保衛國土的“金玉良言”;第三部分是寫伊戈爾的妻子雅羅斯拉夫娜在得知丈夫被俘后的哭訴,以及伊戈爾最后逃出波洛夫人的囚禁,重歸祖國的情形。
在所選的這段描寫戰斗失敗的詩篇中,既著重表現悲壯的戰爭場面,也注意從俄羅斯婦女等普通百姓的感受來細膩地展現籠罩在俄羅斯大地上的悲哀:“我們怎么想也想不來、/怎么盼也盼不到、/怎么瞧也瞧不見/自己的那些親人,/而我們手里就沒有積攢下寸金分銀。”
史詩的作者在作品中既歌頌了伊戈爾英勇尚武的優秀品質,也批評了他追求個人榮譽的動機和由此而導致的失敗,譴責了諸王公的分裂。因此,作品中洋溢著鮮明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和強烈渴望國家團結統一的意愿。作者通過這一不大的歷史事件,借助于種種藝術手段,成功地表現了作品的主題: 諸王公之間的封建割據必將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王公們必須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團結一致,抵御外敵,消除內訌,消除國家的分裂。所以馬克思在談及《伊戈爾遠征記》時寫道:“這部史詩的要點是號召俄羅斯王公們在一大幫真正的蒙古軍的進犯面前團結起來?!?/p>
在藝術上,史詩運用了多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手段。史詩主要內容的三個部分,便是由敘事、忠告、抒情所構成的“三位一體”,充分吸取了民間藝術的營養,以民間詩歌和民間口語作為創作的基礎;史詩尤其突出地運用了象征和比喻等藝術手段,詩中的太陽、風雨、黑夜、大地、河流、植物、鳥獸等自然意象宛如有靈之物,詩中的人物及其行動和情感,以及政治、軍事和教會力量,無不以這些自然意象作為象征來加以體察和表達,使作品充滿莊嚴和神秘的抒情氣氛。如伊戈爾的軍隊由于勢單力薄終于失敗的時候,詩中便是以植物意象來對他們的失敗表示悲哀:“青草同情地低下頭來,/而樹木悲凄地垂向地面?!倍瘛扒琛币材堋坝米约旱奶禊Z的翅翼在頓河旁邊的/藍色的海上拍擊”這樣的一些詩句,更是說明該詩善于使用隱喻、擬人、象征等藝術手法,突出體現了悲壯而又抒情的藝術風格。
(吳 笛)
上一篇:《伊希斯的悲傷 [古埃及]佚名》讀后感
下一篇:《伊瑙 [泰國]無名氏》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