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拜倫·寫給奧古絲塔》經典詩文賞析
其一
當陰霾暗陰將四周籠罩,
“理性”悄然隱翳了光芒,
“希望”閃爍著垂危的火苗,
我在孤獨中迷失了方向;
當內心展開慘烈的搏斗,
當靈魂面臨陰森的午夜,
恐怖的凌虐被稱為寬厚,
軟弱者絕望, 冷漠者告別;
當厄運臨頭, 愛情遠飏,
憎恨的利箭萬弩齊發;
你是我獨一無二的星光,
高懸在夜空, 永不墜下。
幸有你長明不晦的光焰,
象天使明眸,將我守護,
峙立在我和暗夜的中間,
天涯咫尺, 清輝永駐。
當滾滾烏云奔臨頭頂,
極力掩卻你煜煜的明輝,
你遠布的光華卻愈加純凈,
把周遭的暗影盡行逐退。
愿你心俯臨我心, 來教導:
何事要勇猛, 何事要寬容;
你一句溫柔的低語便抵消
全世界對我的可卑的指控。
你象棵綠樹, 枝葉婆娑,
屹立不屈, 卻微微低俯,
忠貞地, 慈愛地, 搖曳著枝柯,
蔭覆覆你深情眷念的故物。
任狂飚暴雨橫掃大地,
你還是那樣熱切溫存,
在風雨如晦的時刻, 把你
灑淚的綠葉撒布我周身。
讓任何惡運降臨我頭上,
決不能讓你遇到災厄;
陽光朗照的天廷要報償
仁慈的圣者——你是第一個!
潰退的愛情,任憑它崩斷!
你的情誼卻萬世難消;
你心腸善感,卻從不變換;
你靈魂柔順,卻永不動搖。
一切都失去,惟有你不變,
你那忠實可靠的胸懷!
這世界原來并不是荒原——
甚至對我也未嘗例外!
其二
我吉祥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我命運的星辰正黯然隕落,
你慈惠的心靈卻從未發現
眾人所指摘的我那些過錯。
你的心熟知我的苦痛,
卻毫不畏避, 愿與我分嘗,
我心靈所描繪的那種愛情
竟無處尋覓——除了你心上。
周遭的大自然展露笑顏,
這是它答我的最后一笑,
我不能相信它是欺騙,
只因聯想到你的笑貌。
當狂風襲擊海洋 (正如
你信賴的心胸向我襲擊) ,
那海浪激起我什么感觸?
就是它——海浪, 把你我分離!
我最后希望的基石已撞破,
碎片紛紛沉沒到水底;
靈魂已交給痛苦來發落,
但它決不做痛苦的奴隸。
種種的苦難會來追逐我:
它們能摧毀, 卻休想侮蔑,
它們能折磨, 卻休想制伏我——
我只想著你; 想它們? 不屑!
雖然你是人, 卻不欺哄我;
雖然是女人, 你不曾遺棄;
雖然被我愛,從不刺痛我;
雖然被毀謗,你毫不游移;
雖然被信賴,不曾回絕我;
雖然分別了,并不想擺脫;
雖然很警覺,絕不誣蔑我;
為防人曲解,也不甘緘默。
我并不譴責或鄙薄這世界,
也不恨眾人對我的攻擊;
既然我無法尊敬這一切,
只怪我太蠢,不早些回避。
我為這過失付出了高價——
高昂得超出原先的預料;
但是,不管我損失多大,
絕不能從這兒把你奪掉!
往事已消亡, 殘存的遺物里
還有這么多我銘記在心;
指明:我素日最愛的東西
不愧為世間難覓的奇珍。
沙漠里涌出一道甘泉,
荒原上兀立一棵綠樹,
幽寂中一只鳥兒啼囀,
向我的心靈將你描述。
(楊德豫 譯)
這兩首詩寫于詩人婚變事件發生之后。 《其一》大約寫于一八一六年四月十二日前后,是拜倫在英國所寫的最后一首詩。 《其二》是詩人被迫移居國外后寫于日內瓦附近的狄沃達蒂山莊。同年四月二十五日,詩人永遠離開了他的祖國。在此之前,他多次在作品中猛烈抨擊英國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無情地諷刺英國社會的習俗、道德、法律、宗教的虛偽和卑劣。英國“上流社會”和教會對他久已恨之入骨。這回他們便以詩人的妻子出走為由,對他進行大肆圍攻:惡毒辱罵,造謠中傷,甚至他的財產也被查封,房屋被警方強占;而過去的朋友紛紛與他“劃清界限”,離他而去。在詩人最孤立、最痛苦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出來支持他。這便是他的同父異母姐姐奧古絲塔。拜倫從小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關懷和愛憐,只有這位比他大四歲的姐姐始終給他深摯的同胞之愛和深刻理解的同情。因此,詩人對她的感激之情可以想見。
浪漫主義詩人的創作有一個特點,就是寫作的強烈自傳色彩。如華茲華斯寫水仙,從自己的所見所歷寫起: “我獨自漫游”、 “忽然我看見”等等(《水仙》)。從詩中我們清晰地看見詩人的自我形象。這一特點可以和象征主義尋找“客觀對應物”和“回避個性”的手法形成對照。拜倫的這兩首詩也是一樣。在《其一》中,開始三節寫詩人“我”的現實處境,從第四節開始就把情感的焦點調到詩人所要描寫和歌頌的對象——奧古絲塔身上。這里包含了詩人對奧的由衷的贊美和深深的感激。最后一節詩很有份量,是詩人情感的升華和結晶:詩人雖然失去了一切信任和朋友,但世上只要有一個“忠實可靠的胸懷”,“這世界原來并不是荒原——/甚至對我也未嘗例外! ”在《其二》中,詩人進一步抒發了對奧古絲塔的崇敬和愛。這時詩人已遠離祖國和親人,卻更加懷念遠方唯一的親人,更加珍惜他們之間昔日的情誼。詩人處處將她與丑惡的世人對照,在對照中更顯得她的高尚;將她富于同情的心與冷漠的人生對照,而更覺得珍貴,在第一節中,詩人就單刀直入,突出“你”的與眾不同。第二節詩人是說,只是因為在這無情的世界還有“你”的笑貌, 他才相信世上美好的東西并不都是欺騙。這里,大自然的笑顏和狂風的襲擊、“你的笑貌”和“我信賴的心胸”相對照?!靶男亍?(breasts)一詞為復數,這里指那些曾經是詩人朋友,而后又反目為仇的勢利小人的。第三節表現了詩人在打擊面前堅強不屈的意志,顯然他是因為有了愛而變得堅強。第四節用幾個相同的句式,歌頌奧古絲塔的美好品質,也是突出她與世人不同之處。第五節詩人的筆調有所變化,帶點嘲諷的口氣,詩人申明“并不鄙薄這世界”,是要表現他更深刻的鄙薄——不屑于鄙?。褐灰小澳恪?,整個世界又何足輕重!最后一節又是一首詩的總結, 詩人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得到的友愛是何等珍貴:“沙漠里涌出一道甘泉, /荒原上兀立一棵綠樹。 ”
詩人生活在一個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代, 他早年深受啟蒙思想影響,追求個性解放,這自然與當時沉滯的現實格格不入;個人主義的奮斗又不可避免地使他陷入孤獨、 憤世的境地。 在英國,善良的奧古絲塔竟成了他唯一的親人和感情寄托。 從這兩首詩中, 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孤獨而又傲岸不屈的靈魂, 堅強但又柔弱多感的心靈。
這兩首詩幾乎全部直抒胸臆,但常常運用比喻以加強藝術效果,如 《其一》 的第三、 四、 五、 七、八等節都運用了形象化的比喻語言。詩的韻律嚴整, 兩首詩每行都有四個音步, 押交韻, 即ABAB式。值得注意的是, 詩行起訖的格式與所押的交韻形式是對應的。 浪漫主義詩歌一般講究韻律,富有音樂性,它的語言以此區別于日常語言, 而不以艱深的意象或朦朧的語句取勝。
(胡興)
上一篇:〔日本〕松尾芭蕉《俳句》賞析
下一篇:〔西班牙〕阿爾維蒂《農民》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