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桑德堡·霧》經典詩文賞析
霧來了,
踮著貓的細步。
他弓起腰蹲著,
靜靜地俯視
港灣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趙毅衡 譯)
常有那么一些精致玲瓏的短詩,在詩人整個創作中, 雖不屬力作,但因內涵豐富,意象奇特而廣為流傳,深深震撼讀者之心。一提篇名,自然而然和詩人的名聯系起來。如龐德的《地鐵車站》、卡洛斯·威廉斯的《紅色的手推車》。 桑德堡這首僅僅六行的短詩《霧》,也是如此。
桑德堡是芝加哥詩派的領袖人物。他的成名和在倫敦的意象派的形成差不多在同一時間。 盡管他不屬于意象派詩人,他的藝術主張和藝術風格與意象派也迥然不同,但他受意象派的影響極大, 《霧》就被認為是典型的意象派作品。
海港城市被霧籠罩,雖屬司空見慣的平常自然景象,但在詩人特定的心情下,覺得別有一番朦朧、神秘的情趣,嫵媚妖嬈的風采有別于清晰時看得太真實的市容。此情此景誘發很多內心情緒。剩下的是如何把客觀表象下的內涵,用新奇的視角,有別于古典浪漫派寫濫的模式,不落俗套地用新型的喻體反映出來。要生動地運用客觀冷靜的意象,為思想插上翅膀,在聯想的宇宙自然地翱翔。
詩人尋到一個頗為討巧的意象突破口。
他利用霧的自然形態和質地的特征,把團團簇簇、變幻流動的狀態幻化成毛茸茸、機靈、謹慎、甚至有點狡黠的可愛小貓的形象。相似而不同的兩個形象通過聯想揉合在一起,使人既覺創新奇特,又感陌生而不濫,萌生出意外的審美效應。黑格爾在《美學》中寫道:
“為著避免平凡,盡量在貌似不倫不類的事物中找出相關的特征,從而把相隔最遠的東西,出人意外地結合在一起?!?br>
小貓時而“踮著細步”, 時而弓腰靜蹲,怯生生地“俯視” “港灣和城市”。在它幽閑的小憩之余,“又往前走”去了。
彌散滾流的“霧”和膽怯機靈的“貓”一經詩情的融合,本體霧即被藝術地賦予生命力和個性化的動態。讀者的想象窗口一下被作者打開。面對冷峻淡泊的城市風光,讓讀者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經驗, 激活自己的理智作畫面之外的深層反思,從哲理高度去獲得認識和思考的歡悅。
這種對客觀景象的冷靜敘述,使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間離”作用,讓讀者去完成閱讀時的再創造。并不作點題的說教,把思索的主動權留給讀者,有足夠的自由度任你揣摩、補充、領悟文學之外的潛藏意蘊和深刻思想。
卡爾·桑德堡的這首《霧》在技巧和風格上完全符合意象派一九一四年在基羅編的《詩歌雜志》上發表的“綱領”。
1、用直接的手法來處理無論是主觀的或客觀的事物。
2、 不許有一個字無益于表現。
3、韻律上用連續音樂性的語言,不受節拍的束縛。
最重要是桑德堡在詩中舍棄了維多利亞浪漫主義的說教與濫情主義。意象派強調詩人的感觸、思想必須全部隱藏到具體意象的背后去。這是意象派詩人的反浪漫主義基調。
意象派的核心人物、英國批評家休姆認為“浪漫主義詩總是濕淋淋的……好象不為某事而呻吟就不是詩”,他要求詩“必須是視覺上具體的……阻止你滑到抽象過程中去?!?br>
《霧》是選自一九一六年出版、首次使桑德堡名噪一時的詩集《芝加哥詩抄》。
《霧》從思想內容上看,選材亦有創新,原來不能入詩的海灣港口,鋼鐵工廠很多成了桑德堡描寫的題材,反映了詩人歌頌工業城市的感情,通過歌頌現代大工業文明,顯示了桑德堡對人民的未來充滿信心。語言上也充分選擇口語、俚語,反映他思想感情上靠近大眾平民。
《霧》經常被選入各種詩集,人稱此詩是“按字數計算稿費拿得最多的美國詩”,其深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柳易冰)
上一篇:〔英國〕拜倫《雅典的少女》賞析
下一篇:〔美國〕梅利爾《題獻》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