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薩爾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薩爾曼·拉什迪(1947— )英籍印度作家。他出生在印度孟買一個富有的穆斯林商人家庭,在孟買一個英國教會學校讀小學,在烏爾都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環境中長大。1964年舉家移居巴基斯坦,對此他是反對的。他在英國中部城市拉格比的市立學校上中學,學校中的種族主義、排外主義使他深惡痛絕,以致他一度中斷學習返回巴基斯坦。后在父親堅持下,他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歷史,其間熱衷于戲劇藝術和西方現代文學。畢業后他當過演員和廣告作家。他與英國人克拉麗薩結婚,生有一子扎法爾。他的第一部小說《格里姆斯》(1975) 出版后反應平平。此后他以近6年時間兩易書稿,寫出了第二個長篇、他的代表作之一《午夜的孩子》(1981)。此書以其豐富的想象和獨特風格在英國文壇引起轟動,并在印巴次大陸和歐美受到一致贊揚,獲得布克獎、布萊克紀念獎和英語國家文學獎等三項重要文學獎。短時間內,此書被譯成12種文字出版。英國當代文學史界公認這部作品是魔幻現實主義在英國的扛鼎之作。他的第三部長篇《羞恥》(1983) 以巴基斯坦為背景,在評論界再獲好評。他的第四部長篇小說是本世紀引起最廣泛關注的作品—— 《撒旦詩篇》(1988)。該書于當年11月獲得英國懷特布萊德書獎。次年2月,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聲稱該書攻擊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懸賞520萬美元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除掉這個“叛逆”。作家拉什迪只好隱身埋名,在警察的嚴密保護下過日子。但他并未停筆,現已完成第五部小說。
內容概要 《午夜的孩子》 以第一人稱敘述。書中主人公,我——薩利姆·希奈,是午夜孩子中神通最大的一個。我的外公阿齊茲是克什米爾人,曾在德國學醫。他是印度近、現代史的見證人,他又使我的家族既有印度古老的文化背景又有現代西方文明的自由精神。我母親阿米娜是外公的第二個女兒,她的前夫為逃避軍方的逮捕離開了她,行前留下一封休書。阿米娜后來再嫁給德里的商人阿赫邁德·希奈,他們便是我的父母。1947年初,隨著印巴分治日期的迫近,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教派沖突日益激化,流血事件不斷發生。在希奈家住的穆斯林區里,在一次沖突的關鍵時刻,已懷孕的阿米娜挺身而出,制止住本區沖動的群眾,救了一位印度教青年的性命。為報達救命之恩,這個青年讓自己的表兄為阿米娜看手相,預言她孩子的未來。預言家說,這孩子將有兩個頭,并將未老先衰,未死先亡。這些令人費解的讖語使阿米娜惶恐,但多年后竟一一應驗。印度教徒的暴力組織“羅波那”向希奈等穆斯林企業家勒索贖金,聲稱如不交錢就放火燒他們的企業。希奈等人由于陰錯陽差沒能把錢交到勒索者手里,結果企業被付之一炬。事后,希奈聽從老朋友納爾里卡爾大夫的勸告,趁大量英國人離境、孟買房地產賤如塵土之機,在孟買大買房地產,并移居孟買。阿米娜住進納爾里卡爾的診所待產。同時住進去的還有賣唱歌手文基的妻子,她也馬上就要臨盆了。其實她未來的孩子是她與英國老爺梅斯沃爾德偷情的產物。1947年8月15日零時,當印度全國歡慶獨立時,這個私人診所中同時降生了兩個孩子。在一片忙亂中,仇視富人的護士瑪麗,乘人不備偷換了兩個新生嬰兒的名牌,使窮孩子有了一個闊家庭,富孩子有了一個窮童年。所以我實為賣唱人的孩子,而賣唱人的兒子濕婆(印度教中破壞之神的名字)才是阿米娜的親骨肉。這個謎底10年后才被拆穿。我被抱回希奈家。由于我與印度獨立同時誕生,我的照片被刊登在《印度時報》 上,并收到總理尼赫魯的一封親筆賀信。信中說我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將是新生印度的一面鏡子。護士瑪麗原是為討好自己的情人、激進分子菲力普才干下調包的罪行,事后卻發現菲力普已經棄她而去。她對自己的罪過感到后悔,又不敢承認,于是自薦作了我的奶媽,以求贖罪。瑪麗住進我家后,發現廢棄的鐘樓上夜半有人活動,十分害怕,便報告了警察。警察發現那是通緝的要犯菲力普,并將他擊斃,而鐘樓是他的炸藥庫。瑪麗為此悔恨終生。我從9歲起開始具備心靈感應能力,進而發展成為能夠每天午夜與分布在全國的午夜孩子們通話,并使他們所有人的靈魂集中到我的內心中來開會。出身于不同種姓、宗教、階級、社會集團的孩子們,在這個會議上談自己的生活、理想,發表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于是這個會議真正成了現代印度社會的縮影。這些午夜的孩子們,有的能隨意改變自己的大小,有的能在時間的長河中任意旅行,有的能隨意出入鏡面,有的能隨意改變自己的性別,有的能比鳥飛得高,有的能比風跑得快……但神力最大的是生于鐘敲零時整的我和濕婆。我的靈魂能鉆入任何人的大腦; 知人心事; 而濕婆有一雙威力無比的神膝,打仗戰無不勝。他在貧寒中長大,生就了只重物質利益的觀念和殘忍的性格。他父親為了使他可以終生有一份討飯收入,曾想打碎他的膝蓋,他卻以神膝夾碎了父親的手腕。在討論如何解決現存的社會問題時,我主張所有午夜孩子團結一心,以善改造社會,濕婆卻主張暴力。在我與他之間出現了領導權之爭。父親由于投資上的失誤一下子變得囊空如洗,從此陷入酒色爭逐的頹廢生活。而性無能則使他與阿米娜的關系更加惡化。我發現母親與其前夫、現在的紅色分子納迪爾暗中往來,決意警告她,讓她從別人的遭遇中汲取教訓。我早就發現鄰居、海軍上將薩巴爾瑪蒂的妻子麗拉與電影大王卡特拉克偷情,便把這情況以密信方式通知了將軍本人。沒想到此舉竟造成將軍殺死電影大王、重傷妻子、他本人被判刑30年的嚴重后果。我在一次與同學打架的意外事故中,被擠斷一節手指。在醫院治療中,發現我與父母血型不對。這件事再加上菲力普的鬼魂的督促,終于使瑪麗講出當年調包的真情。希奈原懷疑阿米娜不貞,現在更是變本加厲地虐待她。這使外婆忍無可忍,帶著阿米娜、我們兄妹和新寡的舅媽皮亞到巴基斯坦,投奔已成為巴基斯坦高級將領的女婿左勒菲卡爾將軍。我作為將軍的親戚,參加了軍方推翻政府、實行軍事政變的策劃和行動,并得到后來的巴總統阿尤布·汗將軍的賞識。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午夜的孩子們受到自己所屬社會集團日益巨大的影響,矛盾趨于尖銳化,午夜的會議陷入一片混亂,絕大多數孩子感到失望,退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會議名存實亡。停戰后,我被父母騙到一個醫院,強行做了治療鼻子的手術,這個手術使我喪失了與午夜孩子們神交的能力。戰后父親對印度絕望了,我們全家移居巴基斯坦。行前,我將出生時的照片、總理的信等紀念品放在一個破地球儀中,埋在花園里,這標志著我與午夜孩子們神交時期的結束。我在巴基斯坦長大成人,參加了印巴戰爭,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后來我作為逃兵與難民碰到了一個午夜的孩子——巫女帕瓦蒂,她用魔籃裝著我,混過軍警盤查,將我帶進印度。我還見到了在印巴戰爭中成為萬人崇拜對象的戰爭英雄、印軍軍官濕婆。帕瓦蒂愛他,他卻對她始亂終棄。最后帕瓦蒂肚子里懷著濕婆的兒子嫁給了我。在印度實行緊急狀態法的歲月里,我和絕大多數午夜的孩子成了甘地夫人的心腹之患,因而備受迫害,只有濕婆飛黃騰達。但甘地夫人下臺后,他也成了階下囚。后來,一個被他拋棄的鋼鐵大王的妻子闖入監獄,用手槍將他打死。而我未老先衰,一如算命先生所言。但我寄希望于未來一代。
作品鑒賞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是一部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寫成的現代文學經典之作。首先,這部作品的總構想就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奇思怪想: 在印度同一時刻降生的1001個孩子,能夠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每夜聚會,這個會議于是成了現代印度的一面鏡子。應該承認,這個基本構想足以造就一部杰作,因為它不僅給了讀者一個新奇的意象,而且賦予《午夜的孩子》 以史詩般廣闊的畫面; 使讀者得以從多個視角認識印度社會。作者以自由飛騰的想象力,通過一個人的命運來審視一個民族的歷史,使作品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內容。魔幻是這部小說的基本藝術特色。拉什迪絕不是“空絕依傍的”,他從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們那里汲取了營養。書中游蕩在白金漢別墅中的菲力普的鬼魂,在時間長河中自由往來的孩子,等等,都是魔幻手法的再現。拉丁美洲古老的印地安文化、土著傳說的深厚土壤,成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源頭,而印度同樣具有悠久的文明、豐富的神話以及迫切的社會問題。這就使從印度這塊土地上走出來的拉什迪與魔幻手法不僅一拍即合,而且開出比它的本源更加燦爛的花朵。比如: “羅波那”匪幫燒穆斯林企業的沖天大火,在天空中匯成一團,向一個方向飛馳而去,變成一個高空中的手指,指向大事即將發生的地方;納爾里卡爾大夫被憤怒的群眾連同巨大的填海水泥構件一起推入大海,他的尸體卻從海底象火焰一樣發著光……火葬后,他的骨灰被拋入恒河竟不下沉,漂在水上,發著磷光,使夜海上的船長們心驚膽戰; 印度教圣人普魯施塔姆為了等待天命所歸者,在一個花園水龍頭下一動不動坐了10年,最后死時還保持體坐蓮花的姿勢……所有這些都是古老的印度文化所獨有的素材,是拉什迪匠心獨運的創造。然而,現實主義又是這部小說的基調。這部作品本身不是游戲之作,而是有感而發的。作者在小說得獎后談到,他是有感于印度的緊急狀態法而寫作這部作品的。他還說: 卡夫卡善于把悲劇與幽默結合起來,他欽佩卡夫卡,并力圖向他學習。這部作品將魔幻與現實做了極好的結合。書中幾乎涉及了現代印度社會的每一件大事,寫到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但又無一不賦予藝術的再創造,使之服務于作者的主題。比如寫到德賽,拉什迪抓住他每日生活中一個真實的情節,寫主人公潛入德賽體內,聽著德賽每天上午喉嚨發出的咯咯聲響,把一大杯冒著泡的自己的尿喝下去,而主人公則在德賽肚子里,“體會著那種暖洋洋的感覺”。拉什迪總是把真實的人物和事件與虛構的人物和事件糅合在一起,達到了“到了真時真亦假,到了假時假亦真”的真假難辨的效果,使讀者興味無窮,不知不覺間順著他的航道,駛進了他所營造出來的、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業已消失的藝術天地之中。另外,這部作品除了故事與哲理,還包含有印度神話、宗教、歷史、風俗民情的豐富知識,在閱讀中頗能給人以享受與啟發。在這部作品中,拉什迪一直保持著詼諧風趣的筆調,夾敘夾議,妙語連珠。它是“一個可笑的卻又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是一部抒胸臆吐塊壘的黑色幽默作品。
上一篇:《巴西文學·若·亞馬多·金卡斯之死》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泰國文學·蒙拉查翁·克立·巴莫·四朝代》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