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索英卡·黎明之死》經典詩文賞析
旅人, 你必須在黎明時
出發。 用土地犬鼻般的濕潤
擦拭你的雙腳。
讓日出撲滅你的燈火。 凝視
孱弱灌木在日光中刺痛
和諧的雙腳, 使早生的蚯蚓被鋤頭
斬斷。 現在影子靠體液伸展
不是曙光的死亡和悲慘的衰竭。
這柔和的火種, 柔和的退化的火種
追逐的快樂和對一個赤裸裸的白日的
恐懼。 笨重的船返回
墮入面無表情的人群之中
喚醒沉寂的市場——敏捷、 無聲
灰色人行道上的過程……在這張
床罩上, 它是——
突降的冬天,于黎明時孤獨的號手
死亡之際。潔白羽毛的
瀑布……但它證實了
一次不育的儀式。在此之前
為贖罪而作的犧牲
慘不忍睹地頻頻舉行。
右腳代表歡樂,左腳代表恐怖
媽媽禱告著,孩子
愿你永遠不會走路
當道路在等待,挨餓。
旅人,你必須在黎明時
出發。
我擔保這神圣時刻會出現奇跡
征兆一如白公雞扇動著
執拗的絕望——一如誰又敢面對
人類進步的憤怒羽翼……
然而,這另一個幽靈!兄弟
在你創造力的驚人的懷抱里
沉默——難道是嘲弄的鬼臉
這封閉的扭歪的臉——我?
(馬高明 譯)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落后、貧窮、饑餓、恐怖的憎惡和鞭撻。 “黎明”是美麗的, 但一旦“黎明” 死去, “曙光的死亡” “喚醒沉寂的市場” , 白天于“黎明時孤獨的號手/ 死亡之際”來臨,便出現了“面無表情的人群”, 出現了 “灰色人行道” , 有如“突降的冬天” ; 而母親寧肯孩子“永遠不會走路”,因為“道路”在“挨餓”。 “黎明”是希望的象征, 它帶來憧憬, 所以“旅人” “必須在黎明時/ 出發”。這個“神圣”的時刻, 上升的時刻孕育著“奇跡”: “人類進步”。旅人應該屬于黎明, 生活應該屬于黎明, 世界應該屬于黎明, 因為黎明埋藏著創造新生活的契機和潛能。
一方面,詩人寫了“黎明之死”,寫了黎明經歷的短暫消逝; 另一方面, 詩人更寫了白天袒露出的落后與貧困, 充滿對生活落后的詛罵和對生活陰暗面的鞭撻。 對黎明的呼喚和留戀, 仍是詩歌的主旨。 它即是號召人們創造新生活, 摧毀落后與貧窮, 建設新的家園。 然而, 赤裸著貧窮的白天仍是黎明孕育的,是黎明創造的, 所以“另一個幽靈”懷著嘲弄的心情靜靜地看著這一切,而對黎明的創造保持痛苦的沉默,表現了詩人心緒的復雜。
意象的密度, 顯示出詩人情感的密度。 整個詩用意象的串連和疊加表達了詩人復雜豐富的內心蘊含。不斷延伸的意象使詩意隨詩人的敘寫排列、 展開, 詩人主體則融化在其中; 同時, 跳躍、 錯落的意象看似散亂, 卻是按情感的邏輯排列和聚合。 詩歌在結構上前呼后應, 最后凸現出詩人主體的獨特形象。 意象的豐富與詩人情感的巧妙滲透顯示出詩歌的心理現實主義傾向, 和詩人想象、聯想的豐富, 以及象征、暗喻等藝術手法的嫻熟運用。 這充分說明詩人對當代非洲社會的敏銳觀察、 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外來形式的完美融合。
(葉 潮)
上一篇:〔法國〕波德萊爾《高蹈》賞析
下一篇:〔美國〕休士《黑人談河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