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費納隆·年老的女王和年輕的農婦》全文|賞析|讀后感
費朗索瓦·費納隆(1651—1715)以一部政治勸善小說《泰勒馬科斯歷險記》(1699)和名為《寓言集》(1690年以后)的童話集,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占據兒童文學創作開山鼻祖的地位。
費納隆的童話集旨在道德教育,精彩、耐讀的篇章較多,《年老的女王和年輕的農婦》是其中一篇。它敘說一個年老的女王和一個年輕的農婦對換,又反悔; 又對換,又反悔。作品的寓意是明顯的: 在草地上跳舞比在宮廷里跳舞更快活,在鄉間做一個農婦比在上流社會做一個貴婦人要好得多。這是從作者的對烏托邦、理想國、好人社會的信仰中生長出來的童話,既可作為童話來讀,又可以作為作者形象的政治理想圖來研究。
故事把老女王和鄉間姑娘為什么要對換,又為什么要換回來,后來又想對換的心理依據寫得很充分。“腦袋搖搖晃晃,好像被秋風吹動的樹葉” 的老女王,看上了鄉村姑娘的 “陽光一樣美麗”; 而鄉村姑娘則羨慕老女王“當女王非常快活”。他們都看到對方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所以交換后立刻發覺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就又很快反悔了。這樣,作家就賦予“交換”和 “反悔” 以深刻的哲理內涵,讀者在被作品逗得啞然失笑的同時,會感到別有一番意味。
·韋葦·
年老的女王和年輕的農婦
從前有一個年老的女王。她是那樣的衰老,老得連牙齒和頭發都掉光了。她的腦袋搖搖晃晃,好像被秋風吹動的樹葉。她的眼睛已經看不見東西了,即使戴上眼鏡也無濟于事。她的鼻子尖快要碰上下巴,身子蜷縮得像一個球,個子比原先矮了一半。她的背駝得那樣厲害,使人以為她是天生的畸形。
一位在她出生時曾經在場的仙女遇到了她,問道:
“你愿意恢復青春嗎?”
“這個,我真是求之不得呵!”女王回答,“讓我變成一個二十歲的姑娘吧,我可以把我的全部珍珠寶貝都給你。”
“那么,就需要找一個人,用你的衰老來換取他的青春和健康。”仙女說。“可是,我們能找誰來領受你的一百歲高齡呢?”
仙女到處尋找愿意將自己的青春換取高齡的人。很多乞丐為了擺脫窮困倒愿讓自己變老,可是當他們一見這位女王又臟又丑,臭氣沖天,又咳又喘,渾身病痛,經常說胡話,每天只能靠一點粥湯延命的時候,他們再也不想要她的高齡了,寧愿繼續穿著破爛衣裳去討飯。還有一些野心勃勃的人,女王答應給他們高官厚祿和顯赫的榮譽,但是他們見了女王后說: “要是我們成了那樣可怕和令人作嘔的人,我們連露面都不敢了,還要這種官職作什么用呢!”
最后,來了一位鄉村姑娘。這姑娘名叫貝羅內爾,長得像陽光一樣美麗。她提出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換取女王的王冠。
女王乍一聽感到惱火,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 惱怒解決不了問題,她終究渴望變得年輕啊。
“讓我們倆人平分我的王國吧”,女王對貝羅內爾說,“我給你半個國家,其余一半還留給我自己。這對你——一個微不足道的鄉村姑娘來說,該心滿意足了吧?”
“不!”姑娘回答說,“我可不滿足,我要的是你的整個王國。——要不就算了吧,我還戴我的農婦頭巾,你呢,留著自己的一百歲,守著那全部財寶和即將臨頭的死亡吧。”
“可是,假如我丟掉了王位,我該怎么辦呢?” 女王說。
“你可以和我一樣歡笑、唱歌和跳舞。”姑娘一邊說著,一邊又笑又唱,還跳了起來。
女王當然沒法這樣做。她問: “你從來沒有當過老年人,倘若你變成像我這樣的人,你將做些什么呢?”
“我不知道。” 農婦說。“不過,我愿意試一試,因為我聽說當女王非常快活的。”
正在她們兩個人做交易的時候,仙女忽然出現了。她對農婦說:
“你愿意學著當年老的女王嗎? 這樣可以體會一下這個職業對你是否合適。”
“當然可以。” 姑娘說。
于是,她的頭發開始變白,臉上出現了皺紋,嘴里嘟嘟囔囔抱怨個不停,腦袋搖搖欲墜,牙齒也快掉光了——她已經一百歲了。
仙女打開一只匣子,從里面喚出一群穿著華麗衣服的仆人和使女。他們出來后交叉列隊,向新的女王頻頻致敬,然后為她擺上一桌豐盛的酒席。可是女王已經不能咀嚼,所以一點食欲也沒有了。她感到羞愧和吃驚,不知道說什么好,做什么好。她咳嗽得精疲力盡,口水直往下巴上淌,鼻涕流出來,揩抹在自己的袖子上。她照了照鏡子,發現自己比猴子還要難看。
這時候,待在一個角落里的真正的女王開始變得漂亮了。她發出了歡笑,重新長出了頭發和牙齒,臉頰上也泛起了紅暈。她能靈巧地用各種姿勢站立起來。但是她身上很骯臟,穿著破衣爛衫,猶如一個拾垃圾的下賤女人。她從來沒有穿過這樣的衣服,衛士們把她當成廚房的女傭人,要把她從宮里趕出去。
這時候,貝羅內爾對她說: “你不當女王感到很難堪,而我的處境更加痛苦。拿去吧,這是你的王冠,把你灰色的粗布裙還給我!”
兩人于是立即進行了交換。王后又變成了百歲老人,農婦依然是年輕的姑娘。
剛剛交換完,她們都后悔了。可是來不及了,仙女已經注定她們各自按照自己的條件生活。
女王每天哭哭啼啼。當她哭得手指發痛時,就說: “哎呀,如果我是貝羅內爾,我現在就會在一所茅屋里吃著栗子充饑,但是我可以在樹蔭下伴著竹笛聲與牧童們一起跳舞。我要這張精致的床有什么用呢?我只能躺在上面受苦;還有那么多仆人,他們都無法減輕我的痛苦。”
她日夜煩惱,病更重了。在他周圍看護她的十二個醫生也增加了她的痛苦。過了兩個月,她終于死了。
貝羅內爾聽到女王的死訊時,她和她的女伴們在一條清澈的小溪邊跳著圓圈舞。她這時認識到: 不求王位不僅是明智的,而且是幸福的。
仙女又來看她了,還向她介紹了三個男子,讓她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丈夫: 第一位是討厭而殘忍、愁眉不展、嫉妒心很重的老人,但是是個有財有勢、赫赫有名的貴族老爺,白天黑夜都離不開她。第二位是個端莊溫雅、隨和可愛、門第高貴的男子,但是很窮,事事都不如意。最后一位是個與她一樣的農人,他不丑也不美、不很富裕也不算太窮,他愛她,但并不過分。
姑娘不知道該選擇哪一位是好。因為她自然很喜歡華美的衣服、眾多的仆人和煊赫的榮譽。可是仙女對她說:
“嗨,你這個傻姑娘! 看看這位農人吧,他正是你該選擇的丈夫! 你對第二位過分喜歡,而第一位又過分喜歡你,這兩個人都會給你帶來痛苦。第三位呢,他不會打你。在草地上跳舞比在宮廷里跳舞更快活,在鄉村里當一個貝羅內爾比在上流社會做一個不幸的貴婦人要好得多。只要你對榮譽沒有企求,那么,你和這位莊稼人在一起就會得到終生的幸福。”
(倪維中 王曄譯)
上一篇:《【法】·繆塞·風先生和雨太太》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法】·都德·塞根先生的山羊》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