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培·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意大利民族英雄,意大利統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軍事家,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卓越領袖之一。
1807年7月4日,加里波第生于尼斯的一個水手家庭,自己后來也成為水手。當時的意大利處于封建割據狀態,遭受外來的民族壓迫。他年輕時,就在同人民群眾的接觸中,熟悉他們熱愛自由和渴望祖國獨立的愿望,并深受愛國主義的傳統的影響。
加里波第憎恨封建專制制度、分裂割據狀態和異族統治,到處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聯絡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渴望投身到解放祖國的神圣事業中去。1833年,他會見了秘密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的創立者馬志尼,后者向他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統一和共和制的綱領,對這位政治上尚未成熟的愛國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這一年,加里波第還結識了一批圣西門的信徒。當時他在一艘船上當船長,這批空想社會主義者乘他的船流亡到君士坦丁堡(現名伊斯坦布爾)去。他們向加里波第介紹了自己的思想和消滅人間不公平的計劃。加里波第也被他們的思想所吸引。從此他認為,共和國是實現圣西門主義的最好的國家制度形式。
同年12月,加里波第受馬志尼的委托,到熱那亞去策劃撒丁王國海軍起義,以便配合遠征薩伏依推翻撒丁君主政權。為此,他以普通水兵的身份參加了王國海軍。但是起義計劃流產了。他逃往國外,被撒丁當局缺席判處死刑。這是他的第一次革命實踐。他從失敗中認識到,這種小規模的,準備和領導都很差的起義是徒勞無益的。
1834—1848年期間,加里波第流亡在南美。這是他奮不顧身地為被壓迫民族的自由而斗爭的時期,也是錘煉他的革命勇氣和學會游擊戰爭的時期。當時,南美各國的民族解放戰爭連年不斷。1835年年底到達巴西以后,加里波第建立了一支游擊隊,為里烏格蘭德共和國的獨立而戰。后來,他又率領意大利軍團為烏拉圭共和國的獨立而戰斗。他的卓越的組織才能和指揮才能,為當地各國人民的自由和獨立而忘我戰斗及其赫赫戰功,很快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許多國家的人民把他視為解放者和自由民主的保衛者,在意大利,他的名字和英雄業績也被廣泛地傳頌著。
1848年西西里爆發起義,加里波第率領一部分部隊返回祖國參加革命。踏上意大利土地時,正值米蘭起義者趕走奧地利軍隊,撒丁王國決定參加反奧戰爭。他立即前往撒丁軍大本營去找國王查理·阿爾伯特,要求組織志愿軍,但受到當局的阻撓。他因此認識到,這些人所以奉行自由主義政策,主要是因為害怕人民。
他自己招募了幾百名志愿軍,參加了1848年第一次反奧戰爭。這次戰爭以撒丁軍隊的慘敗而告終。在撒丁軍潰退本國,查理·阿爾伯特要求停戰以后,加里波第繼續率領部隊戰斗。他運用小部隊不斷出擊的戰術使敵人大為驚慌。這場違背國王意志的游擊戰爭是他回國后的第一次行動。
加里波第的革命熱情和統帥天才,特別表現在1849年羅馬共和國的保衛戰中。意大利和歐洲的反動勢力都把共和國看作是革命擴散的中心,它們聯合起來進行武裝干涉。1849年4月25日,法國干涉軍在烏迪諾將軍的指揮下在意大利登陸,4月底兵臨羅馬城下。加里波第負責防守羅馬城墻。4月30日夜里,用頭等裝備武裝起來的烏迪諾部隊向羅馬進攻,被加里波第的部隊擊潰,法軍狼狽逃竄。烏迪諾被迫簽訂停戰協定。
當法國派來的3萬名援軍到達以后,烏迪諾立即撕毀協定,重新發起進攻。在整整一個月的浴血戰斗中,加里波第率領部隊進行了幾十次反攻。他從未離開過戰場。哪里戰斗最激烈,他就出現在那里。但是,小小的共和國軍無法擊退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強敵。被圍困的羅馬城疲憊不堪,不能再進行抵抗了。
7月1日,羅馬制憲會議為了作出繼續還是停止戰斗的決定,特召加里波第到會,聽取他的意見。他徑直從前沿陣地來到會場。汗流夾背,一身血污。他的衣服被子彈穿了幾個窟窿,被刺刀撕破了許多處,變成彎曲的軍刀只有一半插在刀鞘內。當他出現在會場門口時,全體代表起立向他鼓掌致敬。他向制憲會議報告說,羅馬已危在旦夕。
7月2日,加里波第率領4千名騎兵向威尼斯撤退。整個意大利中部處于奧軍的占領之下,他們與法軍攜起手來,對加里波第部隊實行合圍。雖然敵人不斷遭到反擊,但是加里波第部隊也不斷減少,無力對付奧、法軍的圍追堵截。于是他解散了隊伍,被迫流亡紐約。先在一家蠟燭工廠當工人,后來在一艘商船上當船長。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加里波第在羅馬保衛戰中表現出來的卓越軍事才能和無限勇敢給予高度的評價,稱他是“蒙得維多和羅馬的英雄”。
1854年春天,加里波第回到意大利。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前期,在歐洲興起了強大的民族解放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意大利也掀起了爭取獨立、統一的高潮。力圖在意大利起領導作用,統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國,還在1858年就已開始了戰爭準備,并與法國拿破侖三世締結了秘密的反奧同盟。為了把共和派吸引到自己一邊,首相加富爾請加里波第來組織志愿軍,他同意了。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解釋道,他習慣于把自己的一切原則服從于統一意大利的目的,不管這種統一是通過什么途徑進行的。但這絕不意味著他放棄了共和制原則。他所以同意和撒丁軍一起戰斗,因為他希望利用裝備精良的王國軍隊來為意大利的革命事業服務。
然而加富爾只想利用加里波第的聲譽來招募志愿軍,其實并不信任他。起初,甚至不讓他獨立指揮部隊,后來才讓他指揮一個由3千人組成的阿爾卑斯山輕裝步兵軍。
反奧戰爭開始后,撒丁軍初戰失利。加里波第奉命深入倫巴底去發動起義。1859年5月23日,他率領部隊北渡蒂奇河,連戰皆捷,占領了一個又一個城市,奧軍喪魂落魄地退卻。到6月初,大部分倫巴底土地上的敵人被他的部隊肅清。這是他在1859-1860年革命中第一次勝利進軍,是在撒丁政府只供給很少武器的情況下取得的。他曾通知總參謀部武器不夠,要求供應彈藥,但他什么也沒有得到,只好從敵人手中去奪取。
前線的勝利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展,意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越來越大的規模。拿破侖三世害怕產生一個獨立、統一和強大的意大利國家,背棄了驅逐奧地利的諾言,突然決定停戰,使威尼斯仍然處在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加里波第非常氣憤,他離開了法-撒(丁)聯軍。
拿破侖三世的背叛行為,激起了意大利中部各國的革命。1859年9月托斯卡納、莫德納、帕爾馬和教皇國的羅馬涅地區都成立了臨時政府和制憲會議,結成四國防務聯盟,防止奧地利卷土重來,警惕教皇國的進攻。加里波第擔任聯軍副司令。他準備進軍教皇國。但由于上述四地區并入了撒丁王國,在國王的阻撓下,停止了進攻教皇國的計劃。
1860年4月,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爆發人民起義,遭到兩西西里王國軍隊的殘酷鎮壓。在馬志尼領導的共和黨建議下,加里波第決定遠征西西里去幫助起義者。他要求撒丁國王給他一個團的兵力,但加富爾竭力反對。于是,他招募了1,000多名志愿軍。5月5日夜里,赫赫有名的“千人軍”遠征開始了。
兩艘輪船載著1,400名士兵離開了熱那亞海岸。他們組成7個連。為了掩蓋遠征的真正目標,加里波第派出小部隊佯攻教皇國,主力則于10日進入西西里最西端的馬薩拉港。盡管當時有兩艘兩西西里軍艦開到,卻無力阻止他們登陸。接著,開始向巴勒莫進軍。
攻占薩累米后,約有4,000名起義者加入了遠征軍。加里波第以撒丁國王的名義,執掌了西西里獨裁政權。5月15日,他率領部隊翻山越嶺向北推進到卡拉塔菲米。通向該城的峽谷有敵人的3個營把守,包括騎兵和炮兵。加里波第迅速對這一陣地發起攻擊。在1,400名志愿軍和很小一部分起義者的猛襲下,3,000多名敵軍連續被逐出5道堅固的陣地,傷亡很多,驚慌失措,亂成一團,一小隊一小隊地逃回巴勒莫。
加里波第長驅直入,進抵巴勒莫城下。敵軍正在巴勒莫周圍構筑塹壕,企圖負隅頑抗。他們至少還有22,000人,遠遠超過了加里波第能用來對他們作戰的兵力。從20日起,加里波第向敵人的警戒部隊和配置在蒙雷阿勒及帕爾科附近的陣地發起進攻,使之產生錯覺,以為他的主攻方向是城市的西南部。加里波第把進攻和佯裝退卻巧妙地結合起來,誘使敵軍將領把愈來愈多的部隊從城里派到西南郊,到24日就有10,000名左右的敵軍開到城外。這正是加里波第所要達到的目的。他且戰且退,用這種策略使守城敵軍幾乎減少了一半。
突然,他改變了行動的方向,出其不意地把主力調到巴勒莫附近瀕海的米集耳美里谷地。27日凌晨,巴勒莫的全體居民都拿起了武器,在他們的配合下,加里波第強攻該城東南部的特爾米尼港,解放了巴勒莫。
從馬薩拉登陸到巴勒莫解放,是加里波第遠征史上最英勇的20天,用武器很差的劣勢兵力打敗裝備精良的優勢敵人,充分表現出加里波第“不僅是勇敢的領袖和卓越的戰略家,而且還是足智多謀的統帥”。①
在“千人軍”勝利的鼓舞下,起義的烽火立即燃遍了西西里各地。西西里全境解放不久,加里波第率部渡過墨西拿海峽,直搗兩西西里王國首都那不勒斯,使整個南部并入了撒丁王國,為意大利的統一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860年,加里波第領導下的軍隊解放了波旁王朝統治下的西西里后,實際上統一了意大利。
1866年加里波第參加了收復威尼斯的戰爭。1870年他因法國共和派的請求參加了普法戰爭。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在法國同入侵的普魯士人作戰。他擁護巴黎公社,缺席當選為國民自衛軍總司令。他熱烈支持第一國際,反對馬志尼對它的攻擊。各種各樣的意大利工會授予他名譽會員稱號。他不但對意大利的統一,而且對許多國家的民族解放事業都作出了貢獻。
但是,加里波第身上也暴露了意大利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弱點。這特別表現在遠征西西里時期。
西西里起義和加里波第遠征,開始了意大利復興運動的新階段。當時,民主派在民族解放運動中掌握了全部主動權。加里波第本來完全可以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在那不勒斯建立起民主政權,然后在共和國的旗幟下,通過人民革命戰爭的道路來解放羅馬,完成意大利的統一大業。然而,加里波第只是一位出色的將軍,卻不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他過分忠于撒丁國王,忠于“在撒丁君主制的保護下來實現意大利統一”的原則。攻占那不勒斯后,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把兩西西里王國的軍用和商用船只全部交給撒丁王國的分艦隊。接著,他成立了一個溫和派占多數的內閣,無視南部農民要求奪取統治階級土地的強烈愿望。他拒絕馬志尼提出的進軍羅馬、召開制憲會議來決定意大利政治制度的建議,而等待和歡迎撒丁軍隊進駐南部解放區,同意舉行公民投票來決定兩西西里王國是否并入撒丁王國。在國王的勸說下,他又放棄了用革命戰爭去解放羅馬的計劃。結果,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權又被溫和派與君主勢力奪回去了。
意大利的統一大業之所以是按照溫和自由主義的路線完成的,原因就在于民主派不善于保持革命的獨立性,對撒丁國王作了過多的讓步。
1882年6月2日,加里波第在卡普里島逝世。他在意大利人民心目中享有極高的聲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同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者和希特勒占領者作戰的意大利游擊隊,曾以加里波第的名字命名。
上一篇:加里寧
下一篇:勃列日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