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馬丁松·月亮詩》經典詩文賞析
做夢的人唯一的出路——
飛出陸地的月光,
在一個黎明無聲地沉入
必需品冰冷的海中。
這條銀光歡跳的月路,
他和她經常伴坐。
而今像沉重的石塊,
沉落上帝燈塔下的海底。
房屋因不倦的海風
染上了他的白發的顏色。
來自奧克尼狂野的風暴,
清掃著教室的墳墓。
(李笠 譯)
李白有詩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借月寄托鄉情。劉延陵《水手》詩云: “月在天上/船在海上/他兩只手捧住面孔/躲在搖舵的黑暗地方。”這是借月寫水手的思憂和念親。馬丁松《月亮詩》寫的卻是發生在瑞典西海岸上帝燈塔附近的一個愛情故事。它沒有情節的安排和事件的鋪敘,也沒有復雜的矛盾糾葛, 卻典型地寫出了故事的本身以及它所蘊含的全部內容。真可謂以一顆小小的珍珠,反映了整個世界。
在一個月影朦朧的夜晚,她斜臥在海濱的一間房子里做著夢——綿綿長長的做了很久都沒有做醒的夢。其實這“夢”, 是睜著眼睛做的。她此刻就還在遠望海上的波浪,靜靜地等待著那即將來臨的風暴。她想念著,她望眼欲穿: 她的英俊的海員,或者偉岸的水手,他與她度過的那一個又一個甜蜜而神秘的日子。就是在那條銀光歡跳的月路上,他曾夜夜和她伴坐,卿卿我我,殷殷切切,她倚在他那響有大海濤聲的胸前。而如今,這一切都象石塊一樣沉落在了上帝燈塔亦即月亮下的海底。月路實在是沒有沉落,而只是由于海月倒映在海中罷了。往日的歡樂和幸福隨著一次遠洋事故的發生而失去,寫出了思念心情的沉重,失落感的沉重和悲劇意識的強烈。正因為如此,她——此刻正做著睜眼夢的人所唯一向往的,就是飛出陸地的月光,選一個美好的黎明時分,悄無聲息地沉入冷清然而又是誘人的海中,為的是追隨意中人,與他結成良緣,白頭偕老。多年了,不倦思念的海風的吹拂,她的頭發好象染上了月光下房屋的霜白色,而此刻,來自蘇格蘭北部奧克尼群島的風暴正一陣緊似一陣,如她思念的潮水正一浪高過一浪??褚暗娘L暴清掃著教堂的墳墓,也正如凄清慘烈的她在祭掃他的靈前。這無異于她在呼喚過去,在默誦誓語。全詩以靜寫動, 以動寫靜,動靜相間,一反一正逐步寫出了風暴般的情緒高潮,也逐步將讀者的心牽上浪峰。
《月亮詩》筆墨簡練,省略了不少過程和情景描述,甚至省略了不少語法成分。它所用的又幾乎全是象征性的意象,月亮,月路,風暴,沉重的石塊,白發顏色的房屋,這些都被賦予了各自特定的象征意義,詩意上呈現出極大的跳躍與轉折,有極大的彈性時空,給人留下回味和想象深思的余地。
《月亮詩》充滿濃厚的悲劇意味,然而這是光潔的悲劇美,哀而不傷。正如月亮,雖然清冷,卻還閃光發亮。女主人公的心緒正如月華,全詩的詩美境界也正如這海夜的月亮。
(鄒建軍)
上一篇:〔羅馬尼亞〕·阿爾蓋齊《無題》賞析
下一篇:〔美國〕貝里曼《夢歌一二七》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