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白朗寧夫人·抒情十四行詩第六首》經典詩文賞析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覺得,從此
我就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在那孤獨的生命的邊緣,從今再不能
掌握自己的心靈,或是坦然地
把這手伸向月光,象從前那樣,
而能約束自己不感到你的指尖
碰上我的掌心。劫運叫天懸地殊
隔離了我們,卻留下你那顆心,
在我的心房搏動著雙重聲響。
正象是酒, 總嘗得出原來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夢寐里, 都有你的份。
當我向上帝祈禱, 為著我自個兒,
他卻聽得了一個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 看見有兩個人的眼淚。
(方平 譯)
這是一位多情而冷峻, 奔放卻哀婉, 躺在病榻上的女詩人從內心深處吐出的心音, 這是自由的情感在理智的鏈條下迸出的一泓辛酸的淚水。
她渴求愛, 卻不敢愛。 不平衡的現狀產生不平衡的情感。 理智的聲音說: “舍下我, 走吧! ”好生冷靜。 可冷冷的冰塊下卻淌著殷紅的血與溫熱的淚。 這聲音是壓抑而低沉的, 她的情感卻“一直徘徊在你的身影里”, 她的心早被一只無形的手攫取了, 她已身不由己。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使我們的詩人不敢抬起她那本該驕傲的頭顱。 理智告訴她: “我倆是不相稱的/一對,哪能匹配作情侶? ” (第九首) 。 于是她只好違心地叫她心愛的人兒離開她。 正是為了不拖累對方——盡管她是愛他的——她才不敢放縱自己去享受愛的歡樂, 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然而正是這一點,透出了白朗寧夫人人格的崇高和那不盡的感傷。
盡管理智使她作出了上述決定,但她很快發現,她的情感已被白朗寧俘虜。 白朗寧的才情、人格、真誠早已使白朗寧夫人對他敬佩至極。盡管她佯作怒喝白朗寧趕快離開她, 自己卻趕不走對方的影子; 盡管她明知他們之間“天懸地殊”, 卻在心中為她心愛的人兒留下一個空間;盡管她祈求上帝讓她獨處幽居了此殘身,卻夢游般呼喚著白朗寧的名字。正是在這一系列理智與情感的反復較量中,巴萊特小姐 (即后來的白朗寧夫人)認輸了。眼里涌出了“兩個人的眼淚”,這是既幸福又辛酸的淚水。
全詩直抒胸臆, 直寫詩人的內在情感, 使其形象顯得明白曉暢,生動飽滿。 同時,詩人盡力做到“詩出側面”,以達到讓人玄想的目的。通過詩情淡化的處理, 此詩細膩地表達出一個女性詩人在特殊處境下的獨特心理狀態,透出白朗寧夫人處境之維艱。
白朗寧夫人的十四行詩屬“意大利式”, 在結構上猶如單樂章的協奏曲, 此詩也不例外。其段落劃分不甚明顯,就連詩句也常常“跨行”,有一種連綿不絕的情致, 但詩的內在情感并不凝滯,仍然讓人感知詩 情的流轉、起伏與跳蕩。
(胡照明)
上一篇:〔英國〕霍思曼《我的心載滿了傷悲》賞析
下一篇:〔希臘〕塞弗里斯《拒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