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索德格朗·在那大森林中……》經典詩文賞析
在那大森林中我長久地迷過路
我尋找我在童年聽過的故事
在那高高的山上我長久地迷過路
我尋找我在少年壘筑的夢之樓
在我親人的花園里我迷路了
那里棲息著我的渴望所跟隨的布谷鳥
(張真 譯)
六年, 這時詩人24歲, 正是青春正紅、 風華正茂的時候。這樣的妙齡女郎當然是富于幻想, 充滿生命光輝的。 她正在靜靜地回憶自己所走過的路: 她二十幾年的尋求, 二十幾年的煩惱, 二十幾年的思考和二十幾年的向往。 她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只寫人生旅程上不同階段的迷路經驗。 這種選擇正體現了詩人的精心剪裁和提煉。 一路以我直抒胸臆的方式寫來, 更易于抒寫情緒和思想。 全詩用三個富有象征色彩的意象來象征三個人生階段, 寫出了在迷路中突破, 在前行中尋求的不斷進取的性格和毅力。
在那甚具童話色調的大森林中,她曾天真而誠摯地去尋找童年時所聽過的故事, 雖然長久地迷過路,經過長久地尋求終于走出了茫茫森林。 在那險峻的高山之巔, 她尋覓過少年時所壘筑的本來不存在的夢之樓, 也曾長久地迷過路, 經過了長久的美麗的憂傷和失望的痛苦,也終于走下了高山, 走向了人生的廣闊無邊的平原。 “在我親人的花園里我迷路了/那里棲息著我的渴望所跟隨的布谷鳥”。 其實這次她并沒有真的迷路,因為她渴望得到的東西就在眼前。 在她所熟悉、 所鐘愛的花園里, 她看見那活潑的布谷鳥在跳上跳下、 飛這飛那, 并且驚喜地聽見悅耳的叫聲。 其實也許正是她人生渴求在聲聲呼喚。 “布谷布谷, 撒種播谷”, 其實是在催促主人趕快趁美妙的時光種下幸福的種子, 以待未來鮮紅碩大之果實。 在這里, “迷路了”其實是反語, 表明她的喜悅和歡暢。 而“布谷鳥”卻有著相當深刻的象征意義, 詩意在這里達到了一個鮮活而神秘的境界。 全詩的意象群所構成的象征則更豐富: 只要尋求, 就會找到; 雖會有迷路的時候,終于可以見到“布谷鳥”。 我想, 這首時間感和空間感甚強的詩主旨即在于此。 當然,“詩無達詁”, 其中有些句子似警句一般, 哲理豐富而深刻, 如“在我親人的花園里我迷路了/那里棲息著我的渴望所跟隨的布谷鳥”這一句就很耐人尋味, 似有多解, 讀者可以見仁見智。
(鄒建軍)
上一篇:〔英國〕阿爾丁頓《哨兵》賞析
下一篇:〔美國〕斯塔福德《夜深沉》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