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阿爾丁頓·哨兵》經典詩文賞析
暗淡、 深深的寂靜……
三個士兵擠在一條長凳上,
烤著一盆紅通通的火;
第四個士兵站在一旁,
守望著寒冷、 淫雨的黎明。
接著響起了熟悉的鳥叫聲聲——
雄雞的啼鳴、 烏鴉的聒呱。
紅雀的低吟、 小鹟的叮叮,
在這些聲音上, 云雀
宛轉, 唱得比知更鳥還響……
疲倦的哨兵走動著
喃喃說著一個詞:“和平”。
(裘小龍 譯)
正象阿爾丁頓評論他的前妻希爾達·杜利特爾的詩時所說的“一種精確的神秘”一樣,他的這首詩精確、 凝練, 具有大理石般的特色。
《哨兵》的第一段只有一行——“暗淡、深深的寂靜……”,就象一支歌曲的過門, 為全篇定下明朗而渾厚的基調,造成了一種幽深而郁悶的氣氛,讓讀者一下就進入了一種光線暗淡、環境難耐的境地中……隨后,沉重的夜幕拉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肅穆莊嚴的戰地守望圖:“三個士兵擠在一條長凳上, /烤著一盆紅通通的火; /第四個士兵站在一旁, /守望著寒冷、淫雨的黎明。”詩人用短短的四行為我們勾勒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士兵的戰地生活畫面,士兵的神情、心態躍然紙上,具有現代藝術的造型美,雖靜寂無聲卻不乏生命的搏動,宛如平靜的水面下正激蕩著一股暗流,使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詩的第三段與第二段恰好形成對比,該段直寫黎明時分百鳥的鳴唱,重彩濃墨地渲染生命的律動:雄雞啼鳴,烏鴉聒呱,紅雀低吟,小鹟叮叮。 “在這些聲音上,云雀/宛轉,唱得比知更鳥還響……”好一幅百鳥齊奏的和平氣氛。鳥叫聲聲,聲聲喚著“和平”。而第四段通過哨兵的嘴,水到渠成地喊出了千百萬人渴望的聲音: “和平”。表達了深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對幸福和平的強烈向往。
全詩形象逼真,渾然天成,具有明快的雕塑美。細觀全詩,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晦澀的意象、驚人的比喻,詩人只用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使讀者與哨兵的心一起跳動一起向往,真乃人聲、 鳥聲、無聲有機交融,組合成一個整體意象——哨兵是和平的呼喚者,是和平的化身。另外,本詩的色彩、聲音、動作搭配和諧,顯示出詩人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華。
(鮮玉萍)
上一篇:〔芬蘭〕卡佩蘭《聽》賞析
下一篇:〔芬蘭〕索德格朗《在那大森林中……》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