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上升。霧氣散去,像是鬼魂們聽到第三次的雞叫。我又上山下山,在我前邊浮蕩著美麗的太陽,永久照耀著新鮮的美景。山神顯然是優待我;他大概知道,這樣一個作詩的人能夠重復述說許多美妙的事物,他讓我在這個早晨觀看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他的哈爾茨山。但是哈爾茨山也觀看只有少數人看過的我,我的睫毛里閃爍著珍珠,和山谷草里的珍珠一樣寶貴。愛情的朝露潤澤我的面頰。作響的樅樹了解我,它們的枝條彼此伸開,上下搖曳,像是啞人用手表示他們的歡悅,遠方響著神秘悅耳的聲音,好像從一個不知何處的林中禮拜堂傳來的鐘聲。人們說,這是牧群的鈴鐺,它們在哈爾茨山里這樣可愛、明朗、純潔地響著。
按著太陽的位置是正午了,我遇到一個這樣的牧群,牧童是一個和藹的金發少年,他向我說,我站在它的山腳下的這座大山便是古老的、舉世聞名的布羅肯。周圍數里沒有房屋,少年請我同他一起吃飯,我十分歡悅。我們坐下吃一頓用乳酪和面包組成的De
jeuner dinatoire(一直吃到晚上的午餐);小羊抓取面包屑,可愛的肥牛犢圍著我們跳躍,靈巧地響著它們的鈴鐺,用它們快樂的大眼睛向我們笑。我們吃飯真是國王一般;本來我覺得我的主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國王,因為直到現在,他是唯一的給過我面包的國王,所以我也要歌頌國王一般地歌頌他。
牧童是一個國王,
寶座是綠色的山岡,
沉重的黃金的王冠,
是他頭上的太陽。
綿羊臥在他的腳下,
這些諂媚者,標著紅十字;
牛犢是他的侍從
驕傲而威武地漫步。
山羊是宮廷的優伶,
還有牝牛和鳴禽,
吹著笛子,搖著小鈴,
都是宮廷的樂人。
奏樂唱歌這樣可愛,
還有樅濤和流水
可愛地在中間作響,
國王也蒙眬入睡。
那條狗,他的大臣,
這時必須執政,
它汪汪的吠聲
使四圍都起了回應。
年少的國王說夢話:
“國政是這樣繁難,
啊,但愿我是在家里,
在我的女王身邊!
“在我的女王的懷里
溫軟地安息我的頭,
在她親愛的眼中
有我廣大的國土!”
我們友好地分了手,我快樂地登上山去。不久就有一座高入云表的樅林迎接我,我對樅樹在任何關系上都含有敬意。這些樹的生長并不容易,它們在青春時是十分堅苦的。這里的山布滿許多龐大的花崗石塊,大部分的樹必須用它們的根把這些石塊纏住或沖破,還須費力尋找它們能夠吸取營養的土。到處都有石塊堆積著,幾乎組成一座門,那上邊有樹木生長,樹木把裸露的樹根引過石門,在石門下邊才抓住土地,甚至樹根好像是生長在地面上。可是它們向那莊嚴的高空崢嶸聳起,與盤繞的石塊好像是生長在一起,它們比起它們在平原上溫和的林地里生長的舒適的同伴們是更為堅固。那些偉大的人也這樣樹立在人生中,他們由于克服早年的艱難與障礙使自己強壯、堅固起來。樅樹枝上爬著松鼠,樹下有黃色的麋鹿散步。我每逢看見這樣一個可愛的高貴的獸,我就不能理解,怎么有教養的人們會以追獵和戕殺麋鹿取樂。這樣一個獸是比人仁慈的,它曾經哺育過神圣的格諾菲娃瘦弱不堪的兒子史梅爾參萊西。
金黃的日光非常可愛地穿射濃密的樅綠。樹根組成一個自然的階梯。處處是豐潤的苔凳;因為石塊都有一尺高,被最美麗的苔蘚鋪蓋著,像是鮮綠的天鵝絨。可愛的清涼,如夢的泉聲。我們到處看見,水怎樣在石下銀亮地流去,沖洗裸露的樹根和幼根。若是人們彎下身來觀察這些生機,就好像傾聽植物界秘密的形成史和這座山寧靜的心的跳動。有些地方水從石和樹根間迸涌更為強烈,組成小型的瀑布。這里正好坐下休息。潺潺的水聲是這樣悅耳,群鳥唱著斷斷續續的相思曲,樹木像是用千百個女孩的妙舌在低語,奇美的山花也像是用千百只女孩的眼睛向我們觀看,它們向我們伸開闊大的、有奇異鋸齒的葉子,快樂的日光游戲著閃來閃去,聰明的小草彼此講述綠色的童話,一切都好像中了魔,越來越親密了,一個舊夢重生,愛人出現了——啊,她又這樣快地消逝了!
登山更高,樅樹也更為矮小,它們好像越來越蜷縮在一起,直到只剩有藍莓子和紅莓子的灌叢與山上的野草。這里也覺得更為寒冷了。奇異的花崗石塊在這里才充分地裸露出來;它們常常是可驚地偉大。當瓦爾普爾基斯之夜女妖們騎著帚柄和糞叉走來,荒唐無恥的狂歡正開始時,這些石塊或許是魔鬼們互相拋擲的球,這情景正如迷信的保姆所述說的,而且在雷志畫師美麗的《浮士德》插圖里也可以見到。是的,一個青年詩人,他在5月1日的前夜在從柏林到哥丁根的旅途上騎馬走過布羅肯,他甚至看到幾個愛好文學的婦女正在一個山角上開她們的美學茶會,悠閑地誦讀《晚報》,把她們那些咩咩的圍繞著茶桌跳躍的詩的小山羊稱贊為萬能的天才,又給德國文學的一般現象下最后的判斷;可是當她們也談到《拉特克利夫》和《阿爾曼梭》而斷定作者缺乏虔誠與基督教精神時,這青年詩人便毛骨悚然,感到恐懼——我縱馬加鞭,趕快跑過。
…………
大家迅速前進。哈雷的大學生向前進行比奧地利的后備軍快些。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過山上禿的部分和那上邊散布著的石叢,我們穿過一座樅林,正如我們昨天所看到的那樣。太陽已經射下它最莊嚴的光芒,照耀著這些穿戴得五花八門的青年,他們這樣活潑地穿過林叢,這兒不見了,那兒又出現了,遇見泥沼就跨過橫搭在上面的樹干,遇見傾斜的深處就攀援蔓生的樹根,在最愉快的音調中放聲高歌,從鳴囀的林鳥、滾滾的樅濤、看不見的潺潺泉水與反應的回聲中得到同樣快樂的回答。當快樂的青年和美麗的自然會合在一起時,他們便交換著互相取樂。
我們越往下走,地下的流水響得也越可愛,它只是隨處在石塊和林藪下閃爍出來,好像暗自探聽,能不能走向光明;最后有一個小小的波漣決絕地奔涌出來了。這里顯示出這通常的現象: 一個勇者作個開端,大隊的遲疑者便忽然不勝驚奇地有了膽量,趕忙去和那為首者結合,一群其他的泉水如今都迅速地從它們的隱匿處涌出,和最初涌出來的匯合,它們立即組成一條很可觀的小溪,經過無數的瀑布與奇異的彎曲流下山谷。這就是伊爾塞,這可愛的、甜美的伊爾塞!它穿流幸福的伊爾塞谷,兩旁的山逐漸高高聳起,這些山直到它們腳下多半都生長著櫸樹、櫟樹和普通的落葉樹,再也沒有樅樹和其他的針葉樹了。因為那些落葉樹在布羅肯東部的低哈爾茨特別占優勢,相反地,稱作高哈爾茨的布羅肯西部比這里高得多,所以也更適宜于針葉樹的生長。
這是無法描述的,伊爾塞用什么樣的快樂、質樸和嬌愛從那些在它的流道上遇到的、構造奇險的巖石上流下,致使水在一些地方洶涌地沸騰或是發著泡沫流溢,在另一些地方從各樣的石縫間,像是從急猛的水壺中注出,形成潔白的弧形,隨后又在下邊的小石上輕輕細步,有如一個活潑的女孩。是的,傳說是真的,伊爾塞是一個公主,她笑著神采煥發地跑下山去。她白色的水沫衣裳是怎樣在日光里照耀!她銀色的胸帶是怎樣在風里飄揚!她的金剛石是怎樣發光而閃爍!高大的櫸樹立在旁邊像是嚴肅的父兄,他們暗自微笑,看著這可愛的孩子的放縱;白樺搖擺著,懷有姑母般的快樂,同時又為這些大膽的跳躍擔驚;驕矜的櫟樹注目凝視,有如一個煩惱的伯父,他又要為了美好的天氣花錢,小鳥在微風中歡呼喝彩,岸上的花朵溫柔細語:“啊,把我們帶去吧,把我們帶去,親愛的小姐姐!”——但這快樂的女孩不停地跳躍下去,她忽然感動了做夢的詩人,一陣光里有聲、聲里有光的花雨向我注下,在這澄潔的美景前我的意識消失了,我只是還聽到甜美的笛聲:
我是伊爾塞公主,
住在伊爾塞石巖;
跟我到我的宮里吧,
我們要幸福地生活。
我要濡洗你的頭
用我明朗的波紋,
你要忘記你的痛苦,
你這憂勞成病的人!
在我潔白的腕中,
在我潔白的胸前,
你要睡眠還夢起
日日的童話的快樂。
我要吻你更愛你,
像我愛過吻過的、
現在已經死去的、
親愛的亨利皇帝。
死者永久死去了,
只有生者在生存;
我又美麗又年輕,
我笑著的心在震動。
我的心若在下邊震動,
我的水晶宮就鳴響,
小姐和騎士們舞蹈,
隨從的隊伍在歡呼。
絲質的長裙窸窣,
刺馬的鐵釘作響,
侏儒們打鼓吹喇叭,
拉著胡琴吹起軍笳。
我的腕卻須抱住你,
像它抱過的亨利皇帝;
我曾蒙住他的耳朵,
每逢那喇叭響起。
這感覺是無限幸福的,若是現象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消融在一起,綠樹、思想、鳥歌、憂愁、藍天、回憶和香草組成美妙的織錦。女人最懂得這種感覺,所以一個這樣美妙的懷疑的微笑也能浮在她們的唇邊。每逢我們用學院的驕傲頌揚我們的邏輯事實,我們怎樣把一切都這樣漂亮地分為客觀的和主觀的,我們怎樣給我們的頭腦像藥劑室一般裝配無數的抽屜,在一個抽屜里裝著理性,在另一個里邊是理智,在第三個里邊是機智,在第四個里邊是壞的機智,在第五個里邊毫無所有,是觀念。
好像在夢中漫游,我幾乎沒有注意到,我們離開了伊爾塞谷的低處,又升上山來。這路很陡峭而費力,我們里邊有些人都喘起來了。可是像我們的死后葬在摩侖的那位老兄一樣,我們預先想到下山,所以就更快樂了。最后我們到了伊爾塞石巖。
這是一塊非常龐大的花崗巖,從深淵里高大而勇敢地豎起。三面都有崇高的、披著樹林的山嶺圍繞著它,但是第四面,北面,是開闊的,從此可以眺望下邊的伊爾塞堡,還有伊爾塞河遠遠地流入低地。在石巖的塔樣的頂上樹立著一個偉大的鐵十字架,還有僅僅可容四只人腳的地位。
正如自然由于地勢和形狀用奇異的美景裝飾伊爾塞石巖一般,傳說也在那上邊注射它玫瑰的光彩。郭特沙可寫道:“人們說,這里有一座魔宮,豐富而美麗的伊爾塞公主住在里邊,她如今還天天早晨在伊爾塞河里洗澡;誰若是有福氣,遇到那恰好的時刻,誰就被她引到石巖上她的宮殿里,得到國王一般的享受。”另外一些人關于伊爾塞小姐和威斯敦卑爾格騎士的愛情講述一段美好的故事,我們最熟識的詩人中有一位曾經浪漫地在《晚報》里歌詠過。又有一些人說法不同: 那是古代薩克遜的亨利皇帝,他同伊爾塞,這美麗的水妖,在她魔術的巖堡中享受過最有帝王風味的時刻。一個新近的作家,尊貴的尼曼先生,寫了一本《哈爾茨山旅行手冊》,他把山的高度、磁針的偏斜、城市的負債諸如此類的都用值得稱贊的努力和確實的數目述說出來,這中間他卻主張:“人們關于美麗的伊爾塞公主所說的是屬于寓言的世界。”所有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這樣的公主的人們都這樣說;但是我們,我們特別受過美麗的女子恩惠的,卻知道真有伊爾塞公主,亨利皇帝也知道。古代薩克遜的皇帝們這樣依戀他們故鄉的哈爾茨,并不是徒然的。我們只要翻閱一下精美的《呂內堡紀事》,里邊非常誠樸的木刻畫描摹著那些善良古老的國君,全身甲胄,高高地騎在武裝的戰馬上,忠義的頭上戴著神圣的皇冠,堅強的手里執有權杖和寶劍;他們和他們的后繼者常常被一種榮稱為羅馬皇帝的欲望,也就是被一種使皇帝與國家都同歸于盡的、地道德國人的尊號欲引誘到外國,甚至到檸檬和毒物是同樣茂盛的南方——我們在那些可愛的、蓄著卷須的面貌上能夠看得分明,當他們在那里居留時,他們是怎樣常常思戀著哈爾茨公主們甜美的心和哈爾茨樹林的親密的濤聲。
但是我勸告每個站立在伊爾塞石巖頂上的人不要想皇帝和國家,也不要想美麗的伊爾塞,卻只要想著他的腳。因為當我站立在那里,想得出神時,我忽然聽到魔宮里地下的音樂,我看見山是怎樣在四圍倒立起來,伊爾塞堡的紅色瓦頂開始跳舞,綠樹在藍色的空中環飛,我的眼前變得藍藍綠綠,頭昏眼花,當真要墮入深淵了,若不是我在這緊要關頭緊緊抱住了鐵十字架。我在這樣危險的境地做了這件事,一定沒有人會怪我吧。
(馮至 譯)
注釋:
大臣: 海涅在這里可能指的是奧地利反動政府的首相梅特涅。
格諾菲娃: 德國民間傳說中一個公爵夫人,生在公元8世紀。她的丈夫遠游時,她被一個廷臣誣陷,逃入林中,有7年之久,她在林中吃草根,一只牝鹿哺育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叫作史梅爾參萊西,這個名字的意義是“充滿痛苦”。
瓦爾普爾斯基之夜: 德國民間傳說,每年從4月30日到5月1日的夜里有魔鬼與妖女在布羅肯山上跳舞,這夜叫作“瓦爾普爾基斯之夜”。歌德《浮士德》里有《瓦爾普爾基斯之夜》一幕。
雷志(1779—1857): 德國畫家,他在1816年給歌德的《浮士德》上部作插圖26幅。
《晚報》: 是當時德累斯敦出版的一種報紙。這報紙登載一些浪漫派末流的庸俗的文學作品,同時對世界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亂下批評。
海涅在這里諷刺資產階級社會沙龍中的女子,他把她們比作女妖。
《拉特克利夫》、《阿爾曼梭》: 海涅在1820年至1821年間寫的兩部悲劇。
奧地利的后備軍: 這支軍隊以松懈、行動遲緩著稱。
海涅在這里指他的伯父所羅門·海涅。他的伯父是一個商人,常常給海涅經濟上的幫助。
那位老兄: 指外棱史皮格爾。外棱史皮格爾是德國傳說中的一個滑稽人物,一生有許多可笑的言行,死于1350年,葬于摩侖。他每逢上山時都想到下山,所以很快樂,不覺累。
指1824年9月《晚報》上發表的一首詩《伊爾塞石巖與伊爾塞石巖中的威斯敦卑爾格》,作者筆名赫耳。
《哈爾茨山旅行手冊》: 出版于1824年,海涅不滿意這部書內容的枯燥無味。
【賞析】
1824年9月,一位詩人徒步穿越德國美麗的哈爾茨山,并訪問了周邊諸如哈勒、魏瑪、耶拿、哥達等歷史名城。這趟歷時一月的旅行不僅促成了一篇蜚聲文壇的游記的誕生,也使哈爾茨山為更多人所熟知,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這位詩人就是海涅,這部散文力作就是《哈爾茨山游記》。
在這部游記里,海涅以濃郁的抒情筆調贊美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以幽默諷刺的手法揭露了19世紀20年代德國令人窒息的黑暗腐敗現狀,嘲笑了反動的封建統治者、陳腐的大學、庸俗的市儈、褊狹的民族主義者、消極的浪漫主義者;同時又以深厚的同情記錄了山區礦工的勞動生活。
在描寫哈爾茨山的綺麗風光時,作者沿承了浪漫主義的筆法,強烈地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嘆與崇敬的感情。情為景所觸發,景為情所寄托,情景交融,哈爾茨山的美麗畫卷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思,從而超越了自然景物的簡單描摹,進入了一種韻味深邃的境界;呈現給讀者的,是一片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夢幻山水,是一片籠罩著藝術光澤的山川野趣。那快樂地閃爍的金黃的日光,那濃密的綠蔭中搖曳的枝丫,那教堂鐘聲般明朗純凈的牧鈴,那叮咚作響的潺潺溪水,還有那鳴囀的林鳥,滾滾的樅濤……哈爾茨山的一切仿佛都因作者的到來而活躍著歡快的氣息,那蒼翠的樹木是“千百個女孩的妙舌在低語”,那奇美的山花“像是用千百只女孩的眼睛向我們觀看”。純潔的自然景物似乎能感受游人的感情而與之進行完美的溝通,就像是“現象世界和我們內心世界消融在一起,綠樹、思想、鳥歌、憂愁、藍天、回憶和香草組成的美妙的織錦”。進而,作者結合民間豐富的傳說,發揮奇妙的想象力,在現實和虛幻之間往來穿梭,暢通無阻。他一會兒光臨瓦爾普爾基斯之夜,目睹女妖與魔鬼在布羅肯山上的舞蹈;一會兒又在伊爾塞河水從巖石上細步流下的輕柔中“印證”了伊爾塞公主美好傳說,描繪出一位純潔、美麗、明亮的少女形象;而在伊爾塞石巖頂上思索出神時,作者又仿若聽見了魔宮的地下音樂,在眩暈中展開對它的幻想……
在展現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風景畫面時,作者還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索,在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中蘊涵著異常深刻的現實主義揭露批判內容。例如,作者在正午燦爛的陽光與優雅的清風之中,在錦樹繁花和羊羔、牛犢的簇擁圍繞下,與友善的牧童一同享用美味的午餐,他即興賦詩歌頌天真純潔的金發少年,隨即由感慨抒情轉到針砭時弊的辛辣諷刺,以綿羊、牛犢、山羊、鳴禽分別暗喻諂媚者、侍從、優伶和樂人,把矛頭直指落后、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及其驕奢淫逸的宮廷生活。作者善于將抒情與議論相結合,在觸景感懷中揭示哲理。如在描寫生長在山間巖縫中的樅樹時,不僅對其枝繁葉茂、崢嶸聳立的頑強生命力發出深深贊嘆,還進而聯想到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人物,也是由于克服了早年的艱難與障礙才得以成就一番事業,在人生的逆境中奮發有為,頑強挺立,終于名垂史冊。從這些哲理性議論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海涅意氣風發的革命熱情和追求美好理想的堅定信念,顯示出海涅從浪漫主義詩人向革命民主主義詩人的根本性轉變。
《哈爾茨山游記》中現實與虛構的奇異結合,以及融記游、風景描寫、社會批評和文學爭論于一體的藝術特色,為后世作家競相模仿。而綠樹山花的哈爾茨山也成了旅游愛好者的必到之處。來到哈爾茨山,游覽魁得林堡,攀登布羅肯山,都是賞心悅目的樂事,而這里最有名的場所——“亨利希·海涅”旅館,更是慕名而來的游客們不會錯過的。
(袁 薇)
上一篇:《品格論(選錄)·拉布呂耶爾》
下一篇:《商人與律師·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