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愛誰就能愛上誰》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2 彩色片 81分鐘
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謝爾蓋·米卡艾梁 編劇:謝爾蓋·米卡艾梁 阿歷克山德爾·瓦辛斯基 攝影:謝爾蓋·阿斯塔霍夫 主要演員:葉芙蓋妮·格魯申柯(飾維拉) 奧列格·揚柯夫斯基(飾伊果利) 伊莉娜·列茲尼柯娃 (飾娜塔莎) 甫謝沃洛德·什洛夫斯基 (飾柯里亞)
本片獲1983年全蘇電影節大獎、最佳男演員獎,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獎
【劇情簡介】
夜。圖書館女管理員維拉坐在地鐵站臺的長條凳上。最后一班地鐵進站了,司機把喝醉酒的磨刀工伊果利攙下了車,扶他到長凳上坐下,讓他坐在維拉身邊。一個民警誤以為維拉和伊果利是一起的,他讓維拉和他共同攙扶伊果利出站去。出了站,維拉給伊果利叫了一輛出租車,伊果利說他沒帶錢,不肯上車,維拉給了他三個盧布的車錢。伊果利說他一定要歸還的,讓維拉留下電話號碼,維拉匆忙地把一張寫上電話號碼的小紙條塞給了他。
伊果利的鄰居柯里亞是他的酒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喝得爛醉如泥。伊果利酒醉回來的第二天,柯里亞到他的住所來,提出要買酒喝,但兩人都沒有錢。柯里亞看到了那張寫著維拉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的小紙條,他問伊果利維拉是誰,伊果利已記不起來了。柯里亞就以伊果利的名義給維拉打電話,說自己是維拉偶然相識的朋友,現在頭痛發燒,醫生開了處方,但沒有人去買藥,請維拉到他家來幫助他。維拉果然來了,柯里亞說,他也剛進來,他可以替伊果利去買藥,請維拉借給他三個盧布,以后伊果利會還她的。維拉忙忙碌碌地把伊果利當作病人那樣地照顧著,柯里亞“買藥”回來,她還沒走。柯里亞催她回去,隨后他又與伊果利一起喝酒,伊果利這才記起來:維拉就是頭天夜里在地鐵車站為他叫出租車的那個女人。
維拉是個三十來歲的老姑娘,和媽媽、還在讀書的弟弟住在一起。一天,伊果利到她家找她,建議維拉買下他的獎杯,這獎杯是他過去當運動員時在阿姆斯特丹參加自行車比賽時得來的。他提出賣六個盧布,后來又降為五盧布、三盧布,甚至一盧布。維拉說她不需要他的東西,罵他不害臊,檔次低。伊果利不服氣地說他有過輝煌的過去,過去他什么都有:汽車、漂亮的妻子、經常出國比賽。可現在什么都沒有了,妻子離開了他,磨刀工的活又那么單調乏味,他孤獨地生活著,對誰也愛不起來,他覺得自己完了,他請求維拉拯救他,幫助他。維拉說他必須學會掌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維拉到伊果利家里去幫助他,為伊果利制訂了一個使他振作起來的計劃,這個計劃有四點。第一、伊果利必須對自己的磨刀工的工作感興趣,要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當他站在磨床旁邊的時候,要覺得自己干的活很有意義;第二、伊果利必須有業余愛好,如:集郵、集明信片、錢幣、紀念章、票證、表格、火柴盒等,或者釣魚、采集藥草;第三、要做好事,如:把自己多余的書捐獻出去、種樹、幫助老人、幫助人們尋找在戰爭中犧牲的親人的墳墓;第四、試著去愛一個品德好的人。對于這四點,伊果利說第一點他可以試著去做,盡量說服自己熱愛目前的工作,但他更希望給他換一份有意思的工作;談到業余愛好,他說他喜歡明信片,那就收集明信片吧;至于做好事,他覺得幫助尋找犧牲的戰士的墳墓對他來說比較合適,因為他父親參加過衛國戰爭,戰后歸來時脊椎還有了殘疾,他能理解犧牲的戰士的親人的心情;最后一點,他實在找不出有誰值得他去愛,有的人雖然很好,但不可愛。他舉維拉為例,說他一眼就看出維拉是好人,心地善良,但不合他的意。維拉說她從來都不喜歡英俊的男人,還加上愛喝酒的,但如果她想去愛他,她會愛上他的。伊果利說:“這是你的理論。”伊果利同意遵循維拉的理論試著去愛維拉。維拉認為相愛是雙方的,她也請伊果利對她提出要求。伊果利說,維拉應該使自己變得可愛一些,頭發要留長,眉毛要細一些,多余的眉毛要拔掉,衣服要穿得合乎新潮,最重要的是要減肥,現在都看不出哪兒是她的腰,走路的姿態也太難看,屈著膝蓋,邁步時應從大腿根上使勁,不要有沒有需要都拎著一個沉重的大兜。
他們兩人約定要經常見面,檢查完成“任務”的情況。伊果利有了一些改變,柯里亞邀請他到自己屋里去喝酒時,起先,他沒喝,讓柯里亞一個人喝,但后來他在電視里看到別人獲得成就時,想起了自己的不如意,他又叫柯里亞給他斟酒了。維拉也開始在做減肥的運動。一個星期六,他們兩人還應家屬的請求到郊外去尋找穆什塔柯夫的墳墓,去了一次沒找到。又一個周末,他們到另一個郊區去找。在電氣列車上,伊果利告訴維拉,在自行車比賽選拔賽上,他取勝了,但后來派人到歐洲去參加正式比賽時,別人取代了他,使他沒有機會去爭得第一名。他一氣之下不當運動員了,這就什么榮譽也沒有了,妻子離開了他,他生活狼狽,曾賣過蔬菜,后來又當上了磨刀工,從此一蹶不振,借酒澆愁。
到了郊區的墓地,伊果利發現很多犧牲的戰士的墓碑上無名無姓。維拉說,不留名的功勛,才是最高的功勛。有一家到墓地來度周末的游客把狗放在墓碑的柵欄內,維拉讓那對夫婦把狗弄出去,他們非但不聽從,還對維拉出言不遜。伊果利把狗從柵欄內抱了出來,那對夫婦和伊果利發生爭吵,差點還動手打起來。
維拉和伊果利在野外的樹林里、草地上走著,微風吹拂著多半個人高的青草,蜜蜂在花叢中采蜜,青蛙在水塘里“嘎、嘎” 叫著。維拉說: “這是多美的大自然啊!”伊果利也覺得心情非常舒暢,他情不自禁地吻了一下維拉的臉頰。事后,維拉想起這一吻時,心里還有點美滋滋的,她覺得伊果利開始和過去有些不一樣了,這個轉變有自己的功勞,她似乎已有點喜歡上他了。于是她也開始加緊改變自己,注意起穿著打扮來了,一天,還上當受騙地從個體戶手中高價買來一件根本沒法穿的衣服。
伊果利隨同全車間到附近的農莊去支援收土豆兩天。在鄉村俱樂部里,伊果利認識了一個也是下鄉來支援勞動的漂亮姑娘娜塔莎,兩人有些一見傾心,他們到干草棚里去談情說愛,還一起從頂棚的窟窿眼里望著天上的星星。
維拉在家里加緊做減肥運動,她的心里一直想著伊果利,從他的變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績,她覺得伊果利像是她的“作品”,她的一部分。伊果利支援農村收土豆回來后,好幾天沒有來找維拉,敏感的維拉感覺到伊果利在那里準是愛上什么人了。維拉心情煩躁,老沖著弟弟和媽媽發無名火。
伊果利的工作有了起色,他的組長讓一名女記者來采訪她。女記者的叔叔米哈依爾是伊果利當運動員時的老上級。米哈依爾讓女記者帶話,叫伊果利去見他。這位老上級現在主持一個新機構“體育運動保障協會”,他想為伊果利在自己的機構里安排一個好差使,伊果利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他說他已不習慣干這一類的工作了,他寧愿當一個普通工人。
伊果利有五天沒有來找維拉了。維拉的女友要為維拉介紹一個男朋友,她叫維拉于指定時間坐在某電影院對面馬路的長條凳上,有一個人會來找她的。果然,一個自稱是畫家的其貌不揚的男人到指定地點找了她,還帶她到自己的畫室去參觀,維拉沒呆幾分鐘就走了,而且,通過和這個“畫家”的交談,她知道這個“畫家”是自己撞上來的,他不是女友要介紹給她的男朋友。維拉驚恐地奔跑出去到電話亭去給伊果利打電話。“畫家”追到電話亭去給維拉送忘了拿的雨衣,維拉以為他來糾纏她,她嚇得撥通了電話啜泣著說不出話來。伊果利知道是她,而且知道她可能出了什么事。伊果利到維拉家門口去等維拉,她弟弟從樓上窗口探頭告訴伊果利:維拉不在家,也不在她工作的圖書館。伊果利說維拉不會有事的。
一天,維拉與伊果利在路上相遇,維拉告訴他,她已獨自找到了穆什塔柯夫的墓碑,而且已給他妻子去信,周六他妻子來這里。伊果利忽然發現維拉的眼睛很美,他奇怪自己過去怎么沒注意到。
維拉和伊果利一起到車站去接穆什塔柯夫的妻子。這一次,伊果利發現維拉的身材變苗條了,步態也糾正了,眼睛里閃爍著美好心靈的光芒,簡直變成一個美女了。
穆什塔柯夫的妻子、女兒、兒子在維拉和伊果利的陪同下,來到了穆什塔柯夫的墓碑前。這位老嫗的哭訴聲和哀傷的歌聲刺痛了伊果利的心。
娜塔莎給伊果利打來電話,伊果利說,娜塔莎是個好姑娘,但他不能和她繼續談戀愛了,他請求娜塔莎原諒他。
維拉在伊果利的住所,伊果利告訴她:他已喜歡上她了。維拉問:“這是不是做練習的臺詞?”伊果利走近她,吻了她。維拉感到幸福得死而無憾!這一對本來相距甚遠的已不年輕的男女終于走到一起來了。
【鑒賞】
“一見傾心”的愛情故事很多,但相反地,迫使自己去愛一個人,而且還是去愛一個第一眼差點沒把自己嚇跑的人,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本片編導卻認為這種情況是可能的,這個故事乍一看來,似乎既離奇義荒誕。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沒有任何浪漫的色彩,維拉只是出于同情心,把喝醉酒的伊果利費勁地送上出租車,還給了他車錢。她根本想不到:這個醉鬼日后居然會成為與她休戚相關的人。伊果利也同樣沒想到這樣一個“胖女人”會與他有什么相干?如果維拉沒有把一張寫著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的小紙條塞在伊果利的口袋里,好讓他來還錢,那就什么事情也不會發生。
他們兩個人的反差很大,伊果利是個高個子、英俊的小伙子,臉帶微笑,聰明機智,很討女人喜歡。而維拉卻是個外表不起眼、像個“女學究”似的嚴肅姑娘,從來都沒有男人來追求她。他們的外形、性格、職業都相距甚遠,他們一點都不般配,怎么可能產生愛情故事呢?但仔細一觀察,他們都快30歲了,都很孤獨,對自己的處境都不滿意。伊果利不久前還是個有成就的運動員,經常參加大型的自行車比賽,沉浸在對過去輝煌成績的回憶中。他難以忍受現在的單調工作和生活,每天死氣沉沉,老是一個樣。維拉知道自己年齡不小,已是一個老姑娘,且外表又不漂亮,很少有機會能和誰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她為此很傷腦筋。他們兩個人的“二重唱”正是在他們各自的關鍵性年齡開始的。他們兩個人的相互關系中充滿了悲喜交加的波折。根據維拉的倡議,也征得了伊果利的同意,兩人像訂立了合同似的必須履行下列守則:他們將經常見面,兩個人要在一起度過節假日,要讓自己相信,他們彼此是被對方所喜歡的,而且他們必須要在一起廝守。這就像是在做一個游戲似的,是一出嚴肅的喜劇。影片作者的輕微的調侃掩蓋不住他們對這兩個主人公的同情和尊敬。實際上,影片要告訴人們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更為深刻的內容:每個人對自己和對別人應盡的責任;對生活的價值的正確認識;個人的道德探索;如何使日常生活過得有意義;兩個善良的,但不是太走運的人如何使彼此幸福。
本片作為喜劇,不是情景喜劇,而是性格喜劇,喜劇因素是由主人公的性格沖突而產生的。
影片讓人思考什么是生活中的成就,生活的成就不是要在榮譽階梯的臺座上獲第一。過去伊果利一心想當比賽場上的冠軍,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當這一愿望實現不了時,他情緒低落,生活意志消沉,借酒澆愁。只有在認識維拉之后,他發現維拉能清醒地看待事物,能真誠地評價人的行為,受她的影響,他也開始明白:爭當“第一”并沒有什么意義,因為人對自己來說是“第一”就行了,人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支撐點。伊果利的支撐點就是這個一開始根本不討他喜歡的不漂亮、過分天真、但心地純潔、寬厚的姑娘維拉,維拉后來成了他的聰明、可靠、善良的摯友。維拉和伊果利之間的強烈而深厚的感情來自他們彼此間心靈的感應和理解,心靈的融洽使他們兩個人結合在一起了。
本片作為一部喜劇樣式的影片,可以與《秋天的馬拉松》、《女公民尼卡諾羅娃期待著您》等喜劇片并列,這些影片都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精美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很嚴肅的問題: 對現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思考。
本片的情節用下述一些畫面就可以概括了,影片結尾,伊果利住所對面樓房的一扇扇窗內:一個年輕的女人在哄小孩睡覺;一個姑娘在伏案讀書;一個年華老去的婦女在對鏡化妝;一個雙腿患風濕痛的老人在進行沐浴治療。而影片的開頭:一個寫著1、2、3數目字的體育階梯的臺座,一雙腳以越來越加快的速度沿著階梯往上跑,畫面上全是獎章、獎章、獎章、花束。這些畫面看起來有些可笑,但其含義是嚴肅的。開頭和結尾的兩組畫面說明了伊果利從前和后來對人生價值的不同追求。
伊果利遇到維拉,就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兩次拿了維拉的錢,無力償還,他就在車間里向人借錢,沒人借給他。于是他拿著自己的獎杯去找維拉,說是要賣給維拉,價錢從六盧布下降到三盧布、兩盧布、一盧布,但維拉厭惡地推開了他,拒絕了他。伊果利說: “維拉,幫幫我。說實話,我要完蛋了。救救我……”維拉生氣地說: “你是說真的嗎?”伊果利: “你給我一個盧布吧。”但維拉不是以給他錢來“拯救”他,而是制訂了一個計劃,要把伊果利從一個不合格的人變成一個合格的人。首先,伊果利要學會掌握自己,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維拉像一個心理醫生那樣指導伊果利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她讓伊果利熱愛自己的工作,要有業余愛好,要做好事,要試著去愛一個人。
伊果利本來與他的鄰居柯里亞是酒友,常在一起借酒澆愁,后來伊果利有了明確的生活目標,不再嗜酒了,于是,柯里亞對他說: “你完了。”還說:“你離我遠了!”應該說,對柯里亞來說,伊果利是離他遠了,但對維拉來說,他是新生了。影片通過人物關系的變化表現了伊果利對人生價值的重新認識。
影片中,伊果利的內心獨白很有意思。維拉讓伊果利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伊果利站在磨床旁,一邊干活,一邊內心的聲音在說:“我要讓人相信:我這份工作是非常好的。我要弄清楚,我是個什么人?我能主宰金屬。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把金屬的鑄塊做成各種物體,也可以把它磨成粉末。不,你不是磨刀工,你是金屬的雕塑家。”過了一小會兒,他又補充了一句:“這全是胡說八道!”但事實上,他內心的變化已經開始了,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觀眾看到了他內心的變化,看到他如何有了嚴肅的思想。又是他的內心獨白:“我從小就聽到:要成為一個候選人,一個領獎學金的學生,一個獲獎的人,一個外交家!如果成不了,那就是說,沒有成長為人。不,我要成為活生生的人。我應該、我必須、我想、我要成為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人確實有千百萬,他們都是不知名的普通人。是的,我站在磨床旁邊,我的手很臟,臉也沒有洗凈,但我在干活,我存在著,我是工人。工人是偉大的,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有很多人,我們是有用的人,人們需要我們……我們要像銅墻鐵壁似地永遠屹立著!……”但馬上他的激情減退了,他自嘲地說:“又弄糊涂了!甚至頭都暈了。我自己究竟相信不相信?我也不明白……”
收集明信片和火柴盒對他都沒有什么幫助,重要的還是要改變他的心理狀態。看來,“做好事”,去尋找戰士穆什塔柯夫的墓碑對他是有影響的。他的父親在衛國戰爭中成了殘疾人,因此,他內心的變化是有基礎的,可信的。他看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場面:老嫗——穆什塔柯夫的妻子抱著她丈夫的墓碑,似乎又記憶猶新地想起了在戰爭中犧牲的丈夫,起先她一邊數落著一邊哭著,后來她唱了起來,聲音尖細、顫抖、哀傷,這歌聲刺痛了每一個人的心,伊果利聽了也感到心要碎了。當他聽著老嫗哭和唱的時候,他的臉是嚴肅的,在影片中他很多時候都是默默無言的,這時他也默不作聲,在靜默中表現出了他對老嫗的理解和同情。奧·揚柯夫斯基在這部影片中演得既嚴肅又可笑。他演得很松弛,一點也不使勁,他令人信服地生活在銀幕上。
伊果利身上的人的本質,他的真正的“自我”是在他遇到那幾個到墓地來的游客那場戲中表現出來的。維拉讓年輕、蠻橫無禮的游客把他們的狗從墓碑的柵欄內弄出去,這些人不聽從,還說了一些粗魯無禮的話。這時,伊果利從柵欄內抱起狗,把它輕輕地放到了柵欄外的地上,他對狗的態度有別于對狗的蠻橫的主人。伊果利的自我克制和他外表上的平靜表現出了他性格中的一個新的層面:他對這些新貴們的闊綽氣派很不滿意,他們像是到墓地來度假的,開來了汽車,支起了帳篷,還帶來了充氣的安樂椅、錄音機以及他們的寵物——狗。如果不是一個小男孩流著淚沖上前來維護他的爸爸,說不定伊果利會怎么教訓這個無賴一番呢。但伊果利見到了這個流淚的小孩,他走開去了,可這個無賴還在他背后罵罵咧咧的,伊果利沒有搭理他。在這場戲中,伊果利挺身而出維護了維拉和她的尊嚴,她的立場,實際上也維護了他自己的尊嚴和立場。這一事件使他們在心靈上更接近了。
伊果利也給了維拉“任務”,他讓她變得漂亮一些,可愛一些,走路別老屈著膝蓋,別總是提著一個沉重的大兜,衣著和發型也應表現出女性的美。果然,維拉也有了改變:衣著比過去時髦了,找到了適合于自己的發型,走路的姿勢得到了糾正,體型苗條了一些。維拉的內心也起了變化,她的女性的意識覺醒了。其實,維拉的“任務”比伊果利的更艱巨,要把“丑小鴨”變成天鵝只有在惟一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這就是必須依靠愛情的力量。當伊果利離開維拉去和娜塔莎談情說愛時,維拉終日心情煩躁,她覺得自己和弟弟都長得很丑,于是,她對丑陋的母親大聲地嚷嚷: “我真恨! 我恨我自己……恨所有的人!也恨你……你們都是罪人!你們不應該有孩子!你們把什么樣的人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了!你們生下了多么難看的人,使他們以后一輩子都為此而痛苦!”葉·格魯申柯把維拉演得既細膩又準確。這個人物必須仔細審視,人們會看到她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表現出她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
影片的結尾像童話故事那樣地美滿,觀眾看到對面樓房的一扇扇窗戶內姑娘、女人、老頭等人的日常生活圖景。這些畫面似乎與本片的情節無關,它們直接來自生活,但這些畫面點明了影片的內涵: 生活的意義不在于爭得第一,不在于出人頭地。生活的意義在普通人和諧的日常生活中。
本片的景色拍得很美,郊外田野上長得多半個人高的青草在微風吹拂中搖曳,維拉微笑著在草叢中走著,此情此景激起了伊果利對生活的熱愛,他禁不住吻了一下維拉的臉頰。伊果利和維拉的感情是在他們共同“做好事”,共同去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然滋長的。維拉使伊果利對生活目標的追求與過去不同了:他拒絕到老上級主持的新機構“體育運動保障協會”去謀求高職,寧愿當一個普通的磨刀工。
最后一場戲,從伊果利住所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電子鐘上的時間:00.00。維拉幸福地說:“現在就是去死也心甘情愿。”這就是說,她已獲得了幸福的愛情,也就是說,生活開始了。她說:“多可怕啊。這世界像是剛開始,還什么都沒有,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但鐘又開始走了,00.01,00.02,00.03……伊果利說:“一切都又運作了。”生活又在繼續,但對這兩個人來說,生活會是怎樣的呢?
上一篇:《感官王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